采擷新課導入馨香
(三)“山雨欲來風滿樓”
1、 激趣引入。(以古箏音樂《春江花月夜》為背景,配合江南秀麗景色的多媒體畫面。)在給學生鮮明而強烈的視覺、聽覺后,以白居易的《憶江南》詞徐徐導入:江南好,風景似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嗎?同學們,到過江南嗎?夢過江南嗎?想去江南嗎?好,今天,就讓女作家葉文玲帶我們“烏蓬搖夢到春江”!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期待,提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又在開端處營造了一種詩請畫意的意境。
2、 常識介紹。有些課文的導入,必須介紹有關常識,如有名的作者、特定的背景、體裁的知識等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理解課文,如《事事關心》可介紹作者和背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可介紹背景和體裁……而《威尼斯商人》則可以戲劇常識導入課文。這樣的導入簡潔明了,知識性強。
3、學法指導。授人以“魚"享用頓餐,授人以 “漁"受益終身。新課的開始,就向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運用該學法進入對課文的學習和研究,是一種新穎且實用的導入方法。如范建東老師教《《懷疑與學問》的導入語:一個人從事學習,總是希望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的。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并非所有的求學者其最終收效都一樣,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卻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異,有的甚至差異很大,非常懸殊。無論歷史上,無論現實中,都存在這種情況。這是什么緣故呢?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學習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這個問題,吸取有益的經驗,對我們搞好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今天我們就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攻方向就是:在一篇課文里,如何提問題,如何利用課文自主學習課文。請同學們讀課文的自讀提示,試就課文提示提問,方法就是:“按照議論文的閱讀常規,學生學習提問,自結小組,自選問題,自解問題”。這無疑是一種大手筆的創造,令學生興味盎然,讓聽者嘆為觀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以學法指導導入課文,幫助學生找到了質疑門徑,有了方向,有了方法,在自己的勞動中擷取成果,興趣也就會如久壅頓開的泉水,汩汩不絕。
以上導入均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作出了巧妙的鋪墊,為整篇課文的教學搭橋鋪路、蓄勢興波,“山雨預來"之時,“風"已“滿樓"。
除此而外,還有一些"看似尋常最奇崛"的導入法,如即興談話法(信手拈來)、知識檢測法(掃除障礙)、不導而入法(惜時如金)等等。也可以幾種手法綜合運用,熔于一爐。
漫步至花畦盡頭,先聲奪人的精彩切入確實可使學生“一見鐘情”,為此教師切入課題時力求“片言只語攝人心,未成曲調先有情”。但新課的導入方法知識是語文教學藝術浪花里的一滴水,絕不能一葉障目,更不可越俎代庖,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好整個教學過程,順利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