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全冊第四單元教案
問題二:
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為什么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點?
(朗讀第19小節)
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
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五、結束語:
同學們,生活和藝術是分不開的,無論我們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即使是與寫作或舞蹈離得很遠,也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觀察和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樣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應當珍惜、熱愛、學習、弘揚這些優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高素質的現代人,才可能創造出更優美的現代文明。
八、作業:
1、 反復誦讀課文。
2、 摘抄本文中優美語段,做一點語言積累。
20.《口技》教案
教學目的:
1、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2、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匯;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聽過口技嗎?什么是口技?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寫這一技藝的文章。當然,我們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聲音來欣賞,而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來欣賞。
二、明確目標
1、 疏通文意。
2、 掌握重點文言字詞含義。
三、整體感知
1.結合《閱讀提示》及注釋①,請學生簡介文學常識,教師補充。《口技》節選自清代人張潮編寫的《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作者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公元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2.朗讀課文
①范讀,請同學讀準下列字音。
頃qǐng 傾qī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間jiàn許 許hǔ 曳yè 幾jī
②學生自己小聲朗讀一遍。
③請幾個同學起來朗讀,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自譯課文。(學生自主學習法,5分鐘)
2、學生將預習時不懂的字、詞、句翻譯提出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形成統一意見。3、學生提出小組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同學討論交流,解決重點疑難問題。
五、教師解答疑問,并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1、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