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愛因斯坦
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畫眼睛”的肖像描寫方法,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來表現人物的心靈。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水滸傳》,歸納書中人物描寫的方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根據具體語境探究重點詞語的含義。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文章抓住突出特征來描寫人物的方法,以及結構緊湊,過渡銜接自然的特點。
[基礎鞏固集練]
一、 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孤僻 棕色 沉浸 靦腆 遲鈍 泛濫
羨慕 涓涓細流 大名鼎鼎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孤 涓 羞 濫
二、語言積累 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沉浸: 2、袖珍: 3、遲鈍: 4、泛濫: 5、羨慕: 6、充斥:
7、不解之緣: 8、 愛不釋手: 9、怡然自得: 10、井然有序:
11、躍躍欲試: 12、雄心勃勃: 13、流連忘返: 14、大名鼎鼎:
三、朗讀背誦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同學們可以認真朗讀、細心揣摩文章中三次描寫愛因斯坦眼睛的句子。
四、問題探究
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找出文中三次典型的對少年愛因斯坦眼睛的描寫,并體會作用。
(提示:①“難道小阿爾伯特是低能兒?是傻子?”他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為從孩子那雙忽閃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②父親給他一個袖珍羅盤……他轉動著一雙大眼睛,尋思著:這是為什么呢?③他第一次見到阿爾伯特時,發現這個十二歲的男孩,雖然性格靦腆,但一雙棕色的眼睛卻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覺得這是個不尋常的少年。
作用:①從流露出光彩的棕色大眼睛里,感覺到他應該是個聰明的孩子。
② “他轉動著一雙大眼睛”,寫出了小阿爾伯特雖然不會說話,可是很善于思考。
③ “一雙棕色的眼睛卻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芒”,看著這雙眼睛,可以判定,小阿爾伯特天生睿智,是一個不尋常的少年。
2、他獨自關在屋子里,雙手支在桌子上。(這句話中劃線詞語對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劃線詞語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愛因斯坦專注思考的樣子。)
3、他一動不動地坐在自己的小書桌前,……三周過去,他終于證明出來了,他高興得跳了起來。(這一句中“一動不動”表現了愛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強調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么精神?)
(提示:“一動不動”表現了愛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周”強調的是長時間; 突出了他對做題的堅強的毅力和執著的精神。)
4、“這實在是對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種挑逗”。(這句話運用哪種表達方式?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句話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 在文章中起著承上起下的作用。)
5、 對音樂的早慧僅僅是這個孤僻孩子與眾不同的一個方面,加之他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又是那樣細心,致使家人覺得這個孩子有點毛病。(這句話在課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點的詞語?)
(提示:這句話在全文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句中的“有點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愛因斯坦對音樂的早慧,觀察周圍事物的細心非同齡人可比,強調了他非同尋常的“特殊”,這正反映了他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學習品質。)
五、欣賞評價
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愛因斯坦從三歲到十二歲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從文中找出表現少年愛因坦優秀學習品質的文字,讀一讀,議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