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有朋自遠方來教案
要求:(1)請前四個小組抽簽,每小組準備一個主題。
(2)小組合作成立創作室,分工創作。編劇:編寫情景對話;導演:負責指導;演員:負責表演;化裝:負責演員外形設計。
(3)課堂進行表演。
問題討論:(1)東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的處理上不盡相同?請列舉出來。
(2)造成不同民族和國家人們處理、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小品表演和問題討論,以學生為主,鼓勵學生通過創作室這樣的平臺自主創新,發揮團隊精神,發現自己的潛能,提高交往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自己創設的情景中體驗、領會“差異在哪里”的教學內容。
教師小結:
不同民族和國家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處理、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不同的原因,是由于生活習俗和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的。(板書)
過渡:這些差異會給我們的交往帶來什么影響?請大家來看教材p89一則有趣的故事。
活動內容:閱讀討論“點頭和搖頭”教材p89
討論:(1)“搖頭不算點頭算”,這是中國和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的風俗習慣;“點頭不算搖頭算”,這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習慣。那么,在斯里蘭卡點頭和搖頭又表示什么呢?
(2)如果你和阿爾巴尼亞人、斯里蘭卡人交往,會產生什么影響?
教師小結:
我們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并在交往中引起重視,否則容易造成交往的障礙和困難,甚至導致誤解。(板書)
活動內容:閱讀討論
材料一:中國龍落選北京奧運會吉祥物(見資料包)
材料二:外國人的習俗與忌諱(教材p94)
讀了這兩則材料,對你有何啟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要尊重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不僅要了解他們喜歡做什么,也要了解他們不喜歡做什么;而且不能把本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強加于人,要使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們產生“認同感”。
活動內容:鴻雁傳書(教材p94)
北京奧運會,你的一個外國朋友要來中國觀看奧運會比賽。但他擔心因為不了解中國的文化習俗而造成尷尬,想請你幫他介紹一些文化習俗。(可以介紹奧運會期間中國的節日及習俗,也可介紹在中國人的習俗與忌諱)
第2課時 相互尊重 促進交往
導入:閱讀“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見資料包)
討論:你是如何理解魯迅先生所說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的?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認識到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習俗都具有獨特性,這才構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教師小結: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習俗都具有獨特性,正是這種獨特性,才構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過渡:世界文化和文明是多樣的、豐富的,我們應怎樣正確對待這些差異?(板書)
一、入鄉隨俗
活動內容:閱讀討論教材p90
討論:(1)周恩來生氣的原因是什么?
(2)跑到中國使館吃飯的一些中國代表團成員的行為,實質是對他國文化習俗的什么態度?
(3)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習俗上的差異?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對待不同國家、民族文化習俗采取排斥的態度,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正確的態度一是要開放包容;二是要尊重、學習。
教師小結:
我們應如何對待文化和文明的差異性?(板書)
(1)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平等相待。即不要只認可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并把自己的文化習俗強加于人,也不能對別國別民族的文化一概排斥,一無所知。(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