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與興趣》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情趣與興趣的聯系;了解什么是高雅情趣;理解情趣的作用。
2.能力目標
能夠區別興趣與情趣;能夠從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發現樂趣,體驗情趣;通過情趣,放松神經,解除疲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中也能讓生活充滿歡樂。
【教學重難點】
情趣的雅與俗。
【教學方法】
活動式、體驗式、講授式。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導入新課】
方法一:
播放課件:猜猜這是什么?
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猜一猜看到的是什么。
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猜測過程中的興趣和狀態。
提問:如果老師再出示一遍圖片,大家再來猜一遍,你們還有興趣嗎?
學生回答(略)。
提問:這說明人的興趣的產生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小結:興趣因一時好奇產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穩定性。
方法二:(備選)
播放課件:腦筋急轉彎
提問:如果老師再講一遍這個腦筋急轉彎,大家再來猜一遍,你們還有興趣嗎?
學生回答(略)。
提問:這說明人的興趣的產生有什么特點呢?
教師小結:興趣因一時好奇產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穩定性。
過渡提問:那有沒有什么事情可以使你產生比較持久的興趣,每當提到它,或者參與它就可以引發你的興致?
【新課教學】
情趣源于興趣(板書)
第一環節:生活情趣大家談
對興趣的初步認識
選兩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興趣愛好。
提問:同學們說的這些興趣愛好與剛才老師出示圖片引起的興趣有什么不同嗎?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總結:剛才壓縮短袖衫所引發的興趣只是因一時偶然的好奇心產生的,具有不穩定性,再重復一遍的時候就引發不了大家的興趣了;同學們說的那些自己的愛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持久性,同學們喜歡反復地、持久地投入,對于這些事情,同學們有了一種情感的注入。這種人們對某種事情的相對持久的興趣、愛好、情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生活情趣。
那么,究竟什么是興趣呢?請看一個動畫。
播放動畫:興趣
學生談自己對興趣的理解。
興趣與情趣的關系
接下來,請大家做一個判斷。
播放動畫:興趣還是情趣?
幾個同學學滑旱冰,剛開始有的同學很興奮,積極性很高,成績也不錯,很快就能滑行一二十米。但二三天后由于很難快速提高滑行速度了,小伙伴就沒有剛開始的興奮勁了。這時,有的同學就不再熱衷于滑旱冰了,而是想打羽毛球,學滑滑板了。小樂對滑旱冰的興趣卻沒有消退,他堅持每周都去訓練,他把滑旱冰當成強身健體、鍛煉意志的重要措施,并從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
教師提問:滑旱冰對于小樂和他的小伙伴們來說,是興趣還是情趣?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可能我們也會有小樂的小伙伴們一樣的情況,對一種活動僅僅停留在興趣的程度上,而沒有把它提升到情趣的程度。我希望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夠在大家相互啟發中,把興趣提升到情趣,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從事例中分析興趣與情趣
出示材料:豐子愷小傳
豐子愷是現代畫家、文學家、翻譯家、美術和音樂教育家。
豐子愷6歲時,在父親的私塾中讀書,學《三字經》、《千家詩》,9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把他送到另一個私塾繼續就讀,一直到12歲,豐子愷接受的都是傳統的教育。但豐子愷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好奇,那本為他開蒙的《千家詩》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畫譜,給同學們畫,給鄉親們畫,線條和色彩的魅力被他發現,并從此終生吸引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