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題 人的生命的獨特性 (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二框題)
課 題
人的生命的獨特性 (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第二框題)
版 本
人教版
設計者
桂林市奎光學校
朱沁夫
解讀
理念
重新挖掘教材,整合多方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參與、體驗、思考。如利用學生自身的資源,通過主題討論深化體驗;通過問題情境,采用情境講授法、整合包括時事在內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思考和表達;最后通過課堂游戲活動,讓學生了解每個人的個性品質,人生道路,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和途徑具有多樣性。
解
讀
教
材
內容標準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部分:“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悅納自己的生命,體會自我生命的獨特性;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我,正確定位“我的價值”
能力目標
掌握初步的比較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認識自我的能力。
知識目標
知道生命具有獨特性,獨特的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理解人類的生命與其他生物相比最具有智慧;了解每個人能夠發揮自己的獨特性,設計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學資源
學生自身資源、多媒體教學資源
教學重點
了解人的生命的獨特性,體驗生命的獨特性。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
解讀
學生
現在的初一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結構,以及在這一獨特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有著較強的優越性,容易形成自滿情緒。而另外一方面情緒情感又不穩定,遇到挫折容易自暴自棄,難以正確看待自己,本課正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正確看待自我,評價自我。
解讀
方法
教學方法
主題討論法 、情境講授法、游戲活動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相關教學資源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標達成
導
入
通過復習導入,請同學回憶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生命一個是世界,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對于生命結合大家所學的生物知識,我們知道生命分為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進而我們還了解到生命是脆弱的,生命是頑強的面對脆弱的生命,生命應該相互關愛。邊復習邊板書)在上節課我們講到生命的分類,將人作為單獨的一部分分了出來,很多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疑義,認為人不就是動物嗎?為什么要單獨分出來呢?)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因為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
在老師的引導下回顧上節課知識點
通過復習,列出上節課的知識網絡,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直接過渡到新課的講授,引導學生迅速進入課堂
正
課
每個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
活動一:談談他們的不同
展示道具,兩張很像的樹葉,提出問題,世界上有無完全相同的樹葉?展示雙胞胎圖片,問他(她)們都相同嗎?讓學生通過圖片,聯系到生活中,找出他們的不同。通過討論活動讓同學認識到即便是雙胞胎,外觀相貌有著驚人的相似,但同樣有著巨大的不同。不同之處在于性格、脾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