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學會依法保護自己教案
法律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一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二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三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2)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區別
違法與犯罪,是法律的基本知識,又是法律對人們行為的禁止性規定,避免違法犯罪是人們行為底底線。
違法,指不履行法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違法行為包括違反憲法的行為、違反刑法的行為、違反民法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行為等幾類,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并依法應接受刑罰的行為。
嚴重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當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一般違法與犯罪,二者在所違反的法律、對社會的危害、應受到懲罰等方面,有著嚴格的界限。
(3)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的聯系
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是有聯系的,都不同程度地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由不良行為開始,發展為一般違法,再由一般違法發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如,前例中的魏某(教師可用此案例說明)。
因此,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若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導致犯罪,一般違法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讀圖:教材p59頁——本是花季少年
說一說:你從這幅圖中看出了什么?
(認清不良行為的危害,預防違法犯罪。)
試一試:“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請你舉例說明。
過度講述:
我們不僅要懂得學法、知法的重要性,關鍵是認識到遵守紀律、防微杜漸的重要性,自覺地遵紀守法。(板書標題)
2、遵紀守法,防微杜漸
情境活動一:看一看 說一說(教材p59頁圖文材料)
說一說:
①若你遇到漫畫中的這些情況,自己會怎么辦?
②有人說“偶爾做一次也沒有什么”。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講述:
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學受獵奇、盲目從眾、講“哥們兒”義氣等不良心理的驅使,不分是非,不堅持原則,而做出了一些糊涂的、看似小事的行為,做了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最后,一步步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些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從一些不良行為開始的,無論是不良行為還是嚴重不良行為都有可能發展為犯法犯罪!靶r偷針,大時偷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要預防違法犯罪,必須從杜絕不良行為做起
提問:那么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哪些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
相關鏈接——(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0頁)
(讓學生分別劃出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60頁)
想一想:在我們周圍同學身上存在著哪些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
議一議:這些行為會帶來哪些危害?
做一做:自己打算怎樣幫助他(她)?
(2)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青少年思維活躍,好奇心強,胸懷大志,樂于交往,積極上進,遵紀守法。對于他們,預防犯罪,重要的是要具有防患意識。只有防微杜漸,才能防患于未然。因此,我們青少年要從小加強道德修養,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自覺遵紀守法,以使自己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