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 法律伴我成長
第20課 法律伴我成長
社會與司法的保護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掌握未成年人社會與司法保護的重要意義、相關法律要求。能夠形成從具體現象中概括出一般原理,學會自主歸納知識的能力。能夠初步掌握運用書本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增強關心社會,關懷他人的情感。在理解社會與司法保護的內涵的基礎上,能夠主動配合社會與司法的保護,從而實現健康成長。
教學過程:
導入:
用總理看望留守兒童的照片引入課題:國家與社會十分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主要流程:
1.閱讀思考:閱讀兩篇短文,探討良好的社會環境與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系。進而理解對未成年人進行社會保護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用沉迷于網絡中的孩子這一案例,討論系列問題:網絡利大還是弊大?請你為這些孩子脫離網癮提幾個好的建議。這些孩子的成長歷程說明了什么?你認為誰該對此負責?社會應該有怎樣的反思與行動?了解目前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明確社會在孩子成長中的責任。
3.正面引導:請列舉社會生活中重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舉措與事例,并談談這樣做的重要意義
4.案例分析:通過視頻及 “網絡警察”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國家與社會對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視,并能夠理解相關些做法的重要意義,從而為進一步理解社會保護的要求及意義作好鋪墊。
5.通過播放影片《心里話》,引導同學們對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作深入的思考,懂得未成年人保護是家庭與學校的責任,更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的系統工程。通過介紹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有關優先發展教育的措施,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與思考。
6.通過打擊雇用童工現象、重慶首次對未成年人暫緩宣判等典型案例的分析,特別是對“暫緩判決”的課堂辯論,讓學生對于什么是司法保護,司法保護的具體要求,司法保護的重要意義等有一個比較深入的理解。
7.花季宣言:由班級同學分小組完成一個“遠離不良影響,促進自我健康成長”的行動宣言,引導同學們認識到,我們不僅需要在良好的保護下學習與成長,更需要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主動配合各方面的保護。
案例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夠密切結合社會生活,特別是學生的生活實際?偫砜赐羰貎和、視頻《心里話》、網絡警察及打擊雇用童工現象素材,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與時代特色,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而對學生上網問題的多層面、多角度的討論,不僅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問題討論與解決中,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也能夠有效地突破與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