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 成長不煩惱(克服煩惱 悅納自己)
第17課 成長不煩惱
克服煩惱 悅納自己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悅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學會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樂觀、正確地對待成長中的煩惱。
2、 知識與能力:
能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了解控制沖動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悅納自己
【教學方法】
情景體驗、討論、案例分析
【教學過程】
導入:前不久,有一位同學給老師寫了一封信,向老師訴說了自己的苦惱。的確,13、14歲的我們開始進入了青春期,大家在成長過程中也常常伴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有一首歌——《小小少年》唱出了我們的心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欣賞歌曲:《小小少年》)
思考問題:隨著年歲的增長,為什么“小小少年”的煩惱增加了?
(師引導)進入青春期后,我們的身體發生明顯變化,會產生一系列特殊的生理變化,同時心理也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充滿矛盾。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的我們都遇到過哪些煩惱?
生(發言):如考試考不好、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記、個子太矮、眼鏡度數太深、朋友不理解自己…… (學生訴說煩惱時,適當做好記錄)
師:那么,面對成長的煩惱,我們該怎么辦呢?既然煩惱不可避免地會伴隨著成長來到我們身邊,就讓我們善待青春,為煩惱找個出口吧!
新授:
探究活動1:“面子”問題(點擊播放生活中不如意的例子)
提問:1、個子高矮與面子有關嗎?生活中類似的“面子”問題還有哪些?
2、對中學生而言,應該怎樣看待“面子”問題?
師(引導):在日常生活中,愛面子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但關鍵是我們首先要分清哪些是我們應該爭取的“面子”,哪些是不應該計較的“面子”。為了不應該計較的事而爭“面子”是不可取的,比如穿著上攀比、發型上另類既不符合中學生禮儀規范,又增加了家庭的負擔,是缺少自信的表現。
對于自己的缺點?——也不應回避,而要坦然接受。對于可以改變的缺點,應積極爭取改變。
標題:名人改變缺點成功的例子
探究活動2:一起來做“形象設計師”
哪些是難以改變的?哪些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的?如何改變呢?
師:可對于不可以改變的缺陷,如相貌,爹媽生下來就這樣子,怎么辦呢?請大家看一則寓言: 探究活動3:(播放flash動畫:農夫和水罐)
提問:1.“有裂縫的水罐”為何感到痛苦和自卑? 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
2.農夫的話對你有何啟示?
師:每個人都是一只有裂縫的水罐,都有自己的不足,又有自己的長處,水罐有裂縫正好澆出一路美麗的鮮花,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看到自己的缺憾和不足,而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時,就會認為事事不如人,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如果我們將眼球轉個角度,發現自己的優點,不僅可以使自己心情開朗,而且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何樂而不為呢?因此,我們要學會悅納自己。(教師引導)
標題:什么是悅納自己?
結合前面flash動畫:農夫和水罐,請同學總結出悅納自己,就是不僅要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點、不足和缺陷,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換個角度,我們會發現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今天我們也換個角度,發現自己的“美”,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