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自己
第二單元《認識自我》第一課
悅 納 自 己
目標要求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積極的自我概念,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正確對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認清和挖掘自己的優點,增強自信心,同時又要敢于正視自己的弱點,悅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了解昨天的我,認識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不斷實現自我完善。
2、能力:學會認識自我的途徑與方法,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能夠妥善處理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的矛盾,提高有計劃、有目的地塑造自我的能力。
3、知識:了解自我評價以及自我意識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學會客觀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懂得完善自我的重要意義,掌握一些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認識你自己
第二課時 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第一課時 認識你自己
教學重點
如何認識自我。
教學方法
情景表演法、活動法、討論法、
教學設計思路
(一)興趣導入
師:《伊索寓言》中有這么一個故事:鷹從懸崖上飛下來,把一只羊羔抓走了。穴鳥見了,非常羨慕,也想學老鷹的樣子,便猛撲到公羊的背上,但腳卻被羊毛纏住,怎么也飛不起來。后來,牧人見了,便跑上去把它捉住,剪去了它翅膀上的羽毛,送給孩子們。穴鳥的遭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學生回答)
師:人們常用“自以為是”來形容沒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不自量力,拿自己的劣勢與別人的長處進行競爭,不僅沒有好處,還會招致不幸,淪為笑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知之明,十三、四歲的初中生正是“自我”概念形成的時期,但由于自我認識水平的限制,往往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在自我認識與評價中容易出現偏差,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不了解自己的弱頁第二單元第一課。點和不足。那么怎樣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24
出示課題《認識你自己》。
(二)自主探究
活動一:認識自己。
同學們把生活中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現象說給大家聽聽,如因某次數學競賽獲獎就以為比別人聰明,就認為將來有望成為數學家。
(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發言。)
師歸納:從剛才同學們的發言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些人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由于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不但會鬧出笑話,還會影響與同學的關系,甚至導致生活目標的偏差。
活動二:為自己畫個像。
(教師提供一批形容詞,讓學生從中選擇20個最能體現自己個性的詞填在24頁的空白處。)
參考:
漂亮的、謹慎的、聰明的、肯合作的、有創造力的、好奇的、大膽的、果斷的、堅毅的、寬容的、慷慨的、引人注目的、沖動的、瘦弱的、獨立的、孤僻的、懶惰的、樂觀的、消極的、能言善道的、有耐心的、強壯的、實際的、機智的、不合群的、自信的、苗條的、敏感的、頑固的、猜忌的、溫和的、順從的、善良的、愛運動的、體貼的、誠實的、大方的、受歡迎的、斤斤計較的、粗魯的、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