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自己
(二)興趣導入
出示故事:
有一個小男孩是個孤兒,他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價值,沒有人愛他,他到神父那里哭訴自己的不幸。神父什么也沒有說,給了他一塊石頭,讓他到市場上去賣。在市場上有人覺得好奇,隨便給他開了個價錢,他不賣。別人以為這塊石頭是個寶石,于是價錢越漲越高,簡直不敢相信一塊石頭會值這么多錢!第二天,神父讓他到黃金市場去賣,結果到收市的時候,價錢已經出到了昨天的十倍。第三天,他去寶石市場去賣石頭,價錢已經漲了百倍。由于他始終不肯賣,別人都認定這塊石頭是無價之寶。
師:神父讓小男孩去賣那塊石頭的目的是什么?通過這個故事,同學們可以悟出什么道理?(學生思考回答。)
師:石頭還是那塊石頭,但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別人對它的評價卻不一樣了。那個小男孩認為自己活著沒有什么意義,實際是不接納自己的表現。其實,我們每個人就像是那塊石頭,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塊扔在路邊沒有人要的石頭,那么別人也就會認為你一錢不值;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塊寶石,那么別人也會認為你價值連城。每個人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活出生命的價值,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愉悅地接納自我,并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完善自己。
出示課題:《悅納自我,完善自我》。
(三)自主探究
活動一:小調查:你對自己滿意不滿意?
小組長統計對自己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的人數。
師:有相當數量的同學對自己有著種種不滿意,為此,心中總不免會有些惆悵,埋怨……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嬌好的容貌、翩翩的風度、淵博的學識。但古人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間的任何事物往往都存在不足,即使自己有一點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用不著難過,不必苛求自己,其實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關鍵是怎樣看待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小故事:神氣的發卡。
有一個女孩子,總覺得不討別人喜歡,因此有一點自卑。一天,她偶爾在商店里看到一支漂亮的發卡,當她戴起它的時候,店里的顧客都說漂亮,于是她非常高興地買下發卡,并戴著它去學校。接著奇妙的事發生了,許多平日不太跟她打招呼的同學,紛紛來跟她接近,一些同學還約她一起去玩,原本死板的她,似乎一下子變得開朗、活潑了許多。但放學回家后,她才發現自己頭上根本沒有帶什么神氣的發卡,原來她付錢后把發卡留在了商店里。
師:是什么使別人改變了對她的態度?那個發卡真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嗎?
(學生思考回答。)
師歸納:人的容貌并沒有因戴發卡而改變,改變的只是人的心態,因她的可愛而讓人感到漂亮,“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那句話在她身上得到了驗證。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要討厭自己,對于那些已經成為無法更改的客觀現實,與其整天抱怨苦惱,還不如坦然地自我悅納,即以積極、贊賞的態度來接受自己。
活動二:怎樣看待自己的外表和缺陷?
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展示(列舉)課前收集的“有缺陷的成功人士”事例。
討論:他們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外表和缺陷的?為什么外表平平甚至缺陷并不能阻擋他們成功?
全班交流分享:每小組推選出1——2位同學在班里交流。
師歸納: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我”是獨一無二的,有什么理由不快快樂樂地接受自己、欣賞自己呢?悅納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現。要做到悅納自己,就應該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點、不足或缺陷,發揚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將心比心,能悅納自己的人也更容易悅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