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做情緒的主人》教學設計
材料三 XX年5月的一天,在貴州某山區車站,一位長途汽車的司機正在車頂幫乘客裝卸行李。這時剎車突然失靈,客車滑向路邊的深淵,司機及車上40多名乘客不知所措,眼看就要命斷山崖。這時,一個小孩蹦到駕駛座踩住了剎車并露出充滿稚氣的微笑。小孩的鎮定和果斷行動挽救了一車不知所措的成年乘客。以上三組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思路分析:情緒猶如雙刃劍。一方面,情緒可以充實人的體力和精力,提高個人的活動效率和能力,促使我們健康成長。這是情緒對人的積極影響。另一方面,情緒也會使人感到難受,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動效率,這是情緒對人的消極影響。答案:當人處在積極的情緒狀態時,就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在狂怒、恐怖、極度悲傷等強烈的消極情緒狀態下,人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會下降,容易失去理智和自制力,難以發揮正常水平,甚至作出連自己也覺得反常的、不可思議的舉動。例4
我國清末著名英雄林則徐初到廣州禁煙的時候,一些腐敗官吏百般阻撓,使他經常怒不可遏,情緒波動很大。但他暴怒無濟于事,相反會做出一些魯莽的事情,讓那些腐敗的官員找到攻擊自己的借口。于是,他就寫了“制怒”二字作為座右銘,并制作成條幅掛在墻上。每當要發怒的時候,就注視墻上的“制怒”條幅,將怒氣壓下去,以此來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緒。后來,時機成熟時,林則徐下令緝拿煙販,收繳煙土,并于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取得了禁煙的勝利。
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道理?思路分析:生活中誰都可能會遇上些煩心的事,不良情緒的困擾在所難免。做一個快樂的人不能寄希望于永遠沒有煩惱,而是要學會如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答案:情緒與個人的態度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有積極樂觀態度的人,往往會有更多的積極健康的情緒表現。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材料中的林則徐正是依靠理智,改變自己的態度來控制自己的情緒,最終取得了禁煙的勝利。我們應學習林則徐不做情緒的奴隸,而做情緒的主人。例5狐貍與葡萄
——伊索寓言新編
文/鄭日昌盛夏酷暑,幾只口干舌燥的狐貍來到一片葡萄園。一串串又大又紫、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枝頭。眾狐貍饞涎欲滴,急不可耐地急相躍起。無奈葡萄架太高,哥兒幾個使盡渾身解數葡萄依然可望而不可即。狐貍a在葡萄架下轉了幾圈找不到可攀之處,環顧四周亦無梯子可用,于是搖了搖頭,說了一句“這葡萄一定很酸”,咽了咽口水,哼著小曲走開了。狐貍b一邊笑a沒出息,一邊高喊著“下定決心,不怕萬難,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一下又一下,跳個沒完,終因勞累過度,瞪著雙眼,死在葡萄架下。狐貍c跳了幾下吃不到,便大發其火,“誰把葡萄架搞得這么高?成心與老子過不去,真可恨!”葡萄主人聽到狐貍的罵聲,一鋤頭將其打倒,讓他永世不得翻身。狐貍d憤憤不平地離開葡萄架,越想越憋氣,“連葡萄都吃不到,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于是,打了個藤蘿,將脖子一套,含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