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自信之歌》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符合目標要求,教師問題設計能引起學生內心矛盾沖突,不失為一篇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對自我正確認識基礎上的自信的生活態度,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增強自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個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己做客觀的評價;能運用正確的方法,增強自信心。
知識目標:知道樹立和增強自信的方法。
教學重點:樹立自信的方法。
教學難點:把個人自信上升到民族自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李詠圖片)
教師:這個人同學們熟悉嗎?誰能說說目前他主持的兩個欄目?
學生:“非常6+1”和“幸運52”。
教師:這是他主持“非常6+1”的經典手勢,他在主持“幸運52”的時候,也有一個經典手勢,同學們有印象嗎?給你們一個機會,誰來表演一下。(沉默)也許大家沒注意,那我來表演。那么,這一手勢代表什么含義呢?闖關成功的選手全是因為“幸運”嗎?
學生:不是,還有自信,還有平時的知識積累,他有這種實力……
教師: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成功靠的不僅僅是幸運,更需要信心和實力。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今天,我們需要唱響自信之歌。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主持人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快進入角色。
2、活動一:
教師: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能將地球撬起來。今天,我們要說: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也一定能把自信之歌唱響!首先看支點一:看到進步與長處。
教師:說一說,和小學相比,和上學期相比,甚至是和你的昨天相比,你都取得了哪些進步?可以從學習、生活、交友、衛生、紀律、體育、唱歌、人緣、做飯等多個方面談起。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經歷談起,使學生能有話說,能清楚看到自己確實在進步。
學生1:現在住校能自己洗衣服了。
教師:你的生活能力強了。
學生2:學習上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強了。
教師:你在學習方面能力提高了。
學生3:現在做事情不用父母催促了。
教師:能主動做事了。
學生4:敢和同學交往了,學會溝通了。
教師:人際關系方面能力提高了。
學生5:跑步跑的更快了。
教師:噢,你在身體素質方面進步了。
學生6:比以前大方了。
教師:同學們的回答告訴我,和以前相比,大家都進步了,有的進步比較大,有的進步比較小。老師要告訴你們的是,哪怕你的進步只是一點點,這也叫成績!成績并不僅僅指分數、獎杯與鮮花。發現自己的長處,是自信的基礎。有自信才能有成績,有成績就會更自信。
教師:有人說成功者并非比你聰明,而是他們更善于反思,各位同學有睡前反思的習慣嗎?
學生(搖頭):沒有。
教師:在此,老師有三句話與大家共勉。請看屏幕。
第一,今天,我學到了哪些東西?
第二,今天,有哪些事我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今天,我享受了生命中的哪些過程?
教師:在上這節課之前,大家還沒意識到要反思,現在知道了反思的重要,今天晚上能堅持反思嗎?
學生:能。
教師:明天能不能做到?
學生:能!
教師:能做到的同學聲音可以再大些,能嗎?
學生(更大聲音):能!
教師:我相信,一個周后,一個月后,三年后,你們一定會有更新的變化,更大的飛躍!記住──持之以恒、必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