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少年
教學目標認知:
1.知道什么是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
2.懂得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情感:
1.愿意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2.討厭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
行為: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2.敢于批評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和事。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六年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中的有關要求編寫的。關于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在一至五年級的思想品德課中都從不同的側面進行過,如一、二年級進行了“愛護學校的物品”“愛護花草樹木”“保持環境衛生”等教育,三至五年級進行了“愛護公用設施”“愛護有益動物,保護珍稀動物”“愛護名勝古跡”等教育。但都沒有明確提出社會公德問題。本課是第一次明確提出遵守社會公德,并安排了一個單元,包括“做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少年”“注意公共安全”“愛護公共財物”“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等課,同前五個年級相比,它不僅涉及社會公德的內容廣一些,而且所講的社會公德有必定的深度。總之,我們在小學階段一直在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到六年級則是對所講社會公德內容的一個小結,既有理論的闡述,也有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對學生增強社會公德意識有必定的幫助。
本課開頭的導入設計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想一想,在前幾年的思想品德課上曾學過“愛護花草樹木”“保持環境衛生”“愛護公用設施”“遵守公共秩序”等課,講的都是在什么場合下應遵守的行為要求?目的讓學生知道,我們已學過的這些課講的都是在公共場合下應遵守的行為要求,從而引出社會公德的概念和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
教法建議
在講解遵守社會公德與國家名譽的聯系時。教師要講述清楚一個國家的人們對社會公德的態度,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也是這個國家文明的窗口。尤其應強調,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越來越多,到中國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外國人正是在經濟合作。旅游觀光的過程中,在與中國人交往的過程中來看我們國家的文明程度的。因而,人們是否遵守社會公德,不僅僅是個人的事,不僅僅聯系到人們的正常生活,而且是聯系到我們國家名譽的小事。為此,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對待社會公德的正確態度,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五課 做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少年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什么是社會公德和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
2.懂得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情感:
1.愿意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2.討厭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
行為:
1.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2.敢于批評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和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同學們,在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學習中,我們曾學過以下這幾篇課文,請大家看投影。投影課題:《愛護花草樹木》、《保持環境衛生》、《愛護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
請大家把課題讀一下,思考:①這些課文講的都是哪些場合下應遵守的行為要求?(公共場合)。②它們有什么共同點?(都是遵守社會公德的具體表現。)
2.這些課文內容雖不一樣,但都是教育我們在公共生活中要考慮公共的利益,符合公共生活中的行為準則。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應該做個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少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五課——“做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少年”。板書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