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禮貌待人》教學設計
第六課 《禮貌待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學生身邊的事例,讓學生明確禮貌是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意識到禮貌在交往中的好處,從點滴做起,態度誠懇、儀表大方、語言文明、行為得體地與人交往;并能反思自己,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不禮貌的行為習慣,努力改正,做講文明、懂禮貌的中學生。
同時發展學生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養同他人交往與溝通的能力;養成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并在學生活動中加強學生口頭及書面的表述能力;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合作能力。
〖教材分析〗
1.邏輯分析
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質。在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文明禮貌的言行是相互尊重、有效溝通、增進友誼的必要條件;相反,粗魯的言行勢必會導致敵意、妨害溝通,割裂友誼,甚至釀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中學生正處于逆反時期,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做事情,思維敏捷卻感情沖動,不拘小節,容易傷害他人而不自知。在日常生活領域和人際交往領域常常碰壁。本課從“如何聽”、“如何說”、“如何做”、“什么該做、該說與什么不該做、不該說”等角度,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基本的交往禮儀、規范。
本課共分為兩站。
第一站:人際交往要禮貌。
主要是講禮貌的重要性。首先用學生身邊的事例引入,讓學生明確禮貌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然后,以具體事例和相關知識鏈接相結合,讓學生明確禮貌的重要作用,從而產生想要知道并遵守基本社交禮儀的愿望;同時為下一站的教學做鋪墊。
第二站:如何講禮貌。
學生理解禮貌的重要作用并不難,難的是如何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本站著重介紹掌握基本交往禮儀的途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要求具體而又切合實際。
圖示:
禮貌是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
人際交往要禮貌 禮貌利于交往
(重要性) 禮貌的作用
禮貌減少誤會
態度誠懇、儀表大方、語言文明、行為得體
如何講禮貌――從點滴做起 學會謙讓道歉
(途徑) 尊老愛幼、尊重婦女、關愛弱者
2.內容分析
第一站:人際交往要禮貌
輔文欣濤的事例,以學生身邊經常發生的事例為切入點,引發學生思考――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處,自然過渡到正文。
正文包括三個自然段。第一段主要闡述禮貌的概念。禮貌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一種行為規范。第二、三自然段重點闡述禮貌的重要性。禮貌利于交往,禮貌利于減少誤會,禮貌是人際關系和諧的潤滑劑。
“知識鏈接”:《文明十不可》、《鄰里相處十忌》,擴展學生對文明禮貌知識的理解范圍,是對正文的有益補充。
“各抒己見”活動。讓學生列舉身邊的不禮貌行為,并分析由此帶來的不良影響。一方面讓學生注重觀察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容易引發學生共鳴,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
第二站:如何講禮貌
輔文士輝與志強的故事為本站的切入點,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我們該用什么態度、方式對待他人,怎樣才能做到文明禮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