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禮貌待人》教學設計
正文包括九個自然段,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如何才能做到文明禮貌。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歷來注重文明禮貌。現在,文明禮貌反映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友好關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養水平。讓中學生學會禮貌用語、培養得體優雅的舉止是本站的重要任務。“知識鏈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了學生對自己身份及這一身份應有行為規范的了解,是對正文的有益補充。
《全國助殘日和紅領巾助殘活動》讓學生從別的中學生的做法中獲得啟示,反思自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文明禮貌中學生。
“活動平臺”:本站設計了兩個課堂活動。
《有關禮貌的辯論會》活動,針對謙讓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討論,陳述自己的理由,在激烈的辯論中,逐漸澄清觀點,達成共識。
老師在教學中不居高臨下,注重師生互動,挖掘學生中的思維火花,所授知識利于內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教學效果。《文明禮貌集訓營》活動,模擬道歉的心理感受、學會道歉。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
“擴展閱讀”:《喬治?華盛頓的禮儀規則》。通過閱讀名人的事例,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禮儀的重要性,并可以借鑒、效仿名人的做法。
〖教學建議〗
1.重點難點分析
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首先文明禮貌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行為規范,尤其影響著一個人人際交往的質量。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其次,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從小養成一些良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在于不僅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知道怎樣做,還要指導他們自覺地堅持這樣做。所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然而,目前七年級的學生多數是在較好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做事只想自己,很少關心他人的感受;另外,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所以教師怎樣落實行為目標,如何讓學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建議教師們采用下列方法突破重點難點:
(1)注意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在課前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禮貌行為,或學生中常見的不禮貌行為進行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學生課外的體驗對教學大有裨益,如果能夠帶進課堂,課堂會更加生動活潑,同時教學會更有針對性,易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有關禮貌的辯論會》、《文明禮貌集訓營》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加深理解。
(3)補充大量各種形式的材料,豐富教學內容。
如視頻材料:北京電視臺“文明三十秒”節目;中央電視臺相關的公益廣告等。
如文字材料:《個人禮儀經典總結》
①自我介紹
應酬式:在不太重要的場合,如火車上只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
工作式:你好,我是某某學校某某班級某某同學。
交流式:你好,我是某某,請多多關照。
禮儀式:如開學儀式,升旗儀式等等,比較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