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顯魅力教案(通用2篇)
禮貌顯魅力教案 篇1
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七課第一框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禮貌的基本含義;理解講禮貌的重要性;掌握文明禮貌的主要表現。
2、能力目標:在實際生活中,學會在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逐步學會以禮待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樹立不講禮貌為恥、有禮貌為榮的交往態度,并樂于以禮待人。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生對待禮貌的態度。
難點:如何讓學生將禮貌落到實處。
三、教學方法:
“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體驗和領悟,在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畫龍點睛”。具體操作上,根據活動情境,恰當運用角色扮演、理性分析、自我反省等方法,使教學過程充滿理智、情趣和生機。
四、課前準備
教師:指導學生排練小品,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排練小品,搜集和禮貌有關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古時候有一個人,他從洛陽到杭州。走到一個三叉路口迷了路,就向路旁的一位老者問路,他開口直呼:“嘿,老頭兒,到杭州怎么走?還有多少里?” 老者見這人無禮,心中不悅,順口答道:“到杭州走中間那條路,里程大約七八千丈!边@人感到很奇怪,大惑不解地問:“老頭兒,你們這里的人真奇怪,路程講‘丈’而不講‘里’?”老人冷冷地回答:“我們這地方一向講禮(里),因為來了一個不講禮(里)的人之后,就再也不講禮(理)了!边@人聽了之后,十分羞愧,無言以對。
教師:同學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什么?
學生回答:(略)
教師:從這則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講文明、有禮貌有助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更融洽。也就是我們大家講的《友好交往禮為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它的第一框《禮貌顯魅力》。
過渡:我們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就要我們要講文明、講禮貌,那么,什么是禮貌?禮貌的定義是如何?
學生回答:(略)
教師: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規范,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應當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
過渡:在當今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每天我們都面對著復雜的人際交往。學會交往、學會做人既是我們每個中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人生永恒的課題。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需要彼此的尊重,其實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怎樣與人友好交往、怎樣才是彼此尊重呢?下面我們共同來欣賞情景劇《購書》。請三位同學來扮演一下。
學生表演:
教師:1、甲、乙兩個學生的行為有什么不同?
2、甲、乙的不同行為分別給交往對象(售貨員)什么感受?
3、甲、乙的行為分別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
學生:甲的行為是不禮貌的,讓售貨員感到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因而受到了售貨員的批評和冷落。乙的行為是講文明、有禮貌的,讓售貨員感到這個學生有修養、懂禮貌、懂得尊重他人,因此愿意為他服務。乙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獲得了來自他人的尊重。
教師小結:通過這兩位學生兩種行為的對比,說明禮貌和不禮貌行為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一步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反映我們自身的素質,展示我們的風采。我們講文明、有禮貌,包含著對他人的尊重、寬容、謙讓、與人為善等良好的品質。這些優良品質是通往友好交往的道德橋梁。如果對人不禮貌,就會對人造成傷害,妨害我們與人交往。你希望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要怎樣對別人,所以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時刻注意文明禮貌,展現當代中學生的風采。在你尊重他人的同時,你也會獲得來自他人的尊重與贊賞。
過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同學都能自覺地有禮貌地與家長、老師交往,但是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是一樣有禮貌呢?我想我們同學難免有時也會對人無禮的時候。
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身邊待人有禮和對人無禮的事例。
學生回答:(略)
教師:當你對別人無禮時,你的言行就像釘孔一樣在人們的心靈中留下的疤痕,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疤痕已經始終存在。所以說我們是否講禮貌絕不是個人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修養,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我們有了禮貌,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親和力。因此,我們說禮貌是文明的體現。
過渡:我們知道了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文明的體現,這些是禮貌的重要性。我們的學習關鍵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中去,那么怎樣我們才能成為有禮貌的人,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小剛的煩惱》——小剛的學習好,又是班里的學習委員,但班里同學對他敬而遠之,不愿與他交往,經過了解,原來: 哪個同學的作業完成得不好,他既指責又挖苦:“你真笨!”同學有問題請求他幫助時,他態度傲慢,同學找他聊天時,他不是東張西望,就是打斷別人的話……
1、小剛為什么不受歡迎?
2、我們應從哪幾個方面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我們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等方面,他們也是與人友好交往必備的素質。其中語言文明與我們的生活關系最密切,在待人接物中,語言有明顯的高下、美丑之別,其產生的效果也有天壤之別。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币患掳l生之后,不同的語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接下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考慮一下《人生ab劇》。
教師:情景: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 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腳…
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講禮貌,雙方就很容易發生沖突,甚至演變成打架、斗毆;另一種是雙方講禮貌,即使腳很疼,也會變得沒事。
過渡:所以,我們大家在與人交往,待人接物時要講文明,有禮貌。要經常使用禮貌用語,那么禮貌用語如何使用呢?我們來看如何說話。
學生仔細閱讀。
過渡:我們知道了如何使用禮貌用語,但在我們同學的生活中,卻在很多時候、很多情況下,并沒有講禮貌,我們來看一下大番薯的故事,判斷一下大番薯他講禮貌了嗎?
學生欣賞。
教師:大番薯講禮貌了嗎?
學生回答:沒有
教師:大番薯禮貌用語錯在哪里?
學生回答:(略)
過渡:是的,我們應該恰當的使用禮貌用語,在不同的場景,要使用不同類別的禮貌用語,接下來,我們分組討論,全班分成四組,來進行禮貌用語大搜索,看看那組同學搜索的多,并做好記錄。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
問候語的表達 如:早晚見面要說“早上好”、“晚上好”平時見面互問“您好”;初次見面主動用“您好”、“很高興認您”;被介紹方可用“請多幫助”、“請多指教”等。
感謝語的表達 如:得到別人幫助時說“謝謝”、“讓您費心了”、“多虧您幫助”、“實在過意不去”等;有求于別人幫助時說“麻煩您”、“勞駕”、“請幫助”、“拜托了”等。
道歉語的表達 如:打擾別人時說“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請多包涵”等。
告別語的表達 如:分別時說“再見”、“請再來”、“歡迎您下次再來”特定情況的告別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順風”等。
教師:我相信現在同學已經知道了如何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禮貌用語使用的好,它會顯示出很大的魅力。
過渡:我們講文明、有禮貌的主要表現在語言文明,還有態度親和、舉止端莊等。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態度親和的魅力、舉止端莊的魅力。
學生觀看
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第七課《友好交往禮為先》的第一框禮貌顯魅力,本框先講了禮貌的作用:1、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2、禮貌是文明的體現;然后學習了禮貌的表現:1、語言文明2、態度親和3、舉止端莊
過渡:我們學習了禮貌顯魅力,關鍵是要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從小事做起,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講文明、有禮貌,所以,我們馬上進行現學現用,請你判斷一下,他們的行為正確嗎?錯的,那么錯在哪里?
1、快下課了,小東不停地看手表,甚至為下課進行倒記時……
2、一道數學難題,王強與學習委員發生分歧,討論時,王強用手指著對方的鼻子說話……
3、劉明個子很高,腿很長,上課時,他的標準坐姿是:雙腿在桌外,翹起二郎腿不停地抖動。
學生回答:(略)
課外拓展:
校園不禮貌行為面面觀
不禮貌的現象在我們的校園里也時有發生,大家把這些不禮貌的現象記錄下來,以作為自己今后行動的警戒。
不禮貌的語言
不禮貌的態度
不禮貌的行為
學生回答:(略)
教師寄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共同感受了禮貌的無窮魅力。今天,我們正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際關系和諧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愿同學們自覺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將來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并在《文明禮貌歌》中結束本堂課。
禮貌顯魅力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發展的價值,樹立講禮貌為榮、不講禮貌為恥的交往態度并樂于以禮待人。
能力目標 在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并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教學重難點】
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教法學法】
情境創設法、體驗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我今天很高興和xx班的同學共同學習,同學們剛才的表現讓我相信今天同學們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我提議我們全班同學用掌聲為自己的精彩表現提前喝彩,同時也歡迎聽課的老師。
學生鼓掌
師:我看到剛才在我們鼓掌時有聽課老師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們聽到歡迎的掌聲時是何感受?對我們有什么評價?哪位同學愿意自告奮勇擔當臨時小記者去采訪一下?
由1—2名學生去采訪聽課的老師
師:鼓掌,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傳遞著我們的熱情和禮貌,得到他人對我們的肯定和歡迎,看來禮貌能讓人受歡迎
點擊課件,板書課題:禮貌顯魅力
二、講授新課
師:眾所周知,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生接:禮儀之邦),崇尚待人有禮,留下不少有“禮”的詞語和典故。我們來個“有‘禮’比拼”(點擊課件:“有‘禮’比拼”,說要求:在30秒時間內兩大組依次說出與“禮”有關的詞語和典故,請一學生計時)
生進行比賽
師:看來同學們都挺能說“禮”的,我們同學又會不會做呢?上星期五大掃除時發生了一件小事,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因為聲音不是很清晰,所以請同學們待會兒認真看,仔細聽,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品品“禮”
點擊課件,播放視頻片段
師:大家看得很仔細,在這件小事中你認為在禮貌方面有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
學生找出視頻中在禮貌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
師:看來是存在著不禮貌的現象。對人不禮貌會有什么不好的影響呢?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不禮貌對自己、他人、社會和國家帶來的影響,讓學生意識到禮貌的重要性,在書上將相關的知識點劃下來。
師:大家回憶一下,在剛才的情景中在禮貌方面有沒有做得好的地方呢?
學生找出視頻中在禮貌方面做得好的地方
師:如果你遇到這樣的事你更喜歡哪個同學的處理方式?
在正常情況下,學生會選擇有禮貌的學生的處理方式
師:看來有禮貌的確讓人更受歡迎,更讓人喜歡,更有魅力。我想同學們和覃老師一樣,也希望自己是一個有魅力的人,讓人喜歡的人。那大家想一想:我們要做一個有魅力的人,在禮貌方面我們該怎樣做呢?
學生會根據前面的分析總結出待人有禮的三方面表現: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板書以上三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體會三方面表現在此環節設計以下活動:
1、禮貌用語我知道 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四種不同情景說出自己知道的禮貌用語,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根據不同的場合要恰當地使用禮貌用語。
2、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借東西,讓學生自己體驗出語言文明還要求多用商量的語氣與人說話,同時也感受到親和的態度更容易被人接受,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3、在講舉止端莊的要求后讓學生查找自己這節課上在這方面有無要改進的地方,如衣著、答問題時的站姿等。
師:我們通過集體的討論分析,知道了待人有禮的表現,這是我們這節課的第一個收獲,讓我們把它寫在書上,記在心里,覃老師更希望我們把它落實到行動上,可以嗎?
生答可以后讓學生根據待人有禮的表現重新演繹。分男生、女生兩組,鼓勵學生比一比看誰做得更好,表演完后學生互相再評價。
師:這兩組同學表現得都很有禮貌,老師很喜歡。我們的同齡人小亮也很喜歡我們的同學,覺得我們同學們都很有禮貌,很有魅力。他就煩惱了,什么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點擊課件:設身處地
師:如果你是小亮,你會愉快地幫助小明嗎?為什么?
學生分析自己不愿意幫助小明的原因
師:不禮貌讓人覺得得不到尊重,會讓人不受歡迎,連這么一個小忙別人都不愿意幫,可見,真正的禮貌不僅僅是要做到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更重要的是要對他人尊重。古人說:誠于中,形于外。真正的禮貌必然源于內心對他人的尊重。
點擊課件:禮貌是尊重 要求學生把這作為第二個知識點劃下來
三、聯系實際 反思自我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待人有禮的表現和真正的禮貌是源自對他人的尊重,大家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根據禮貌的要求有沒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學生活動:我思考我進步(放音樂,讓學生反思自己平時的語言、態度、衣著和動作在禮貌方面要改進的地方并提出改進的方法,填好后交流。)
四、結束語
師:這幾個同學很勇敢,敢于反思自己,而人是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同學們能反思自己的表現,提出改進的方法,就是朝做一個文明禮貌的中學生邁出一小步。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自己成為一名有禮貌的中學生,有魅力的中國人。
《禮貌顯魅力》課后反思
清風實驗學校 覃偉芳
《禮貌顯魅力》是人教版八年級第七課第一框題,是以學會交往為主題。作為初二的學生對禮貌已有一定的認識,但也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因此我的教學設計旨在通過創設情境、體驗、對話,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并將知識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
在備課和上課環節上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挖掘教材,突破學生認識誤區
首先,對于學生而言禮貌是個淺顯而熟悉的內容。淺顯的內容如何上出新意與深意?這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挖。我在教材處理上做了一些調整,讓學生在了解待人有禮的表現后,在老師的引導下知道對人有禮是源自內心對他人的尊重,“誠于中而形于外”也只有內心尊重他人才會外化為自覺做到對人有禮。這使學生對禮貌這一內容有了新的認識。
其次,有學生認為用了禮貌用語就是待人有禮。針對這一認識誤區,我在教學上專門設計一個體驗環節,讓學生從不同語境的體驗上親身感受出用商量的語氣、親和的態度與他人交流是對他人有禮貌的表現,突破學生認識的誤區。
(二)教學設計貼近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
學生的生活實際是一切教學的起點,我在這節課的設計上盡量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用一些學生中常見而又容易忽略的問題作為教學資源,創設問題,組織學生判斷、分析、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有禮貌帶給人的好處,發現自己在平時生活、學習中在禮貌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或理解誤區,進而解決學生在禮貌方面忽視問題,對學生行為進行指導,落實我們思想品德課以知導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真正目的,體現課標“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的要求。
(三)教學過程中,關注、走近學生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和走近學生。從整節課看,我的教態親和,與學生的交流自然,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調動下積極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活動。再如,針對初二的學生好勝心較強,我在教學中設計一些小比賽,如“有‘禮’比拼”、“禮貌用語我知道”,這既可了解學生對禮貌的掌握情況,又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在一些環節的處理上還存在著不足。例如,對教學時間的分配沒有控制好,在 “禮貌用語我知道”環節學生發言較積極,我讓學生在這個環節里充分發言而沒有及時收回,致使后面的“禮貌是尊重”環節因為時間的關系沒有講透,而“我思考我進步”環節雖然我應急處理成學生的課后作業,但與在課堂落實的效果相比還是有差距,也不利于學生自我糾錯意識和習慣的培養,十分遺憾。
如果再上這節課,我將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 把握教學節奏,突出教學實效
再上這節課,我將合理把握教學節奏, 在“禮貌是尊重” 和“我思考我進步”環節留出足夠的時間,以便對這兩環節進一步深挖,讓學生深切地認識到只有尊重他人才會自覺做到對人有禮,充分反思自己在禮貌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改進方法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升華。
(二)進一步聯系學生實際,注重課堂生成的利用
再上這節課,我將進一步聯系學生實際,扎實地落實新課標要求,認真傾聽學生發言關注學生表現,抓住課堂新生成資源,對學生進行及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