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顯魅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2.能力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并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發展的價值,樹立講禮貌為榮、不講禮貌為恥的交往態度,并樂于以禮待人。
教學重難點
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教法學法
情境創設法、情感滋潤法、案例教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圖片、動畫、視頻等),制作教學課件;劃分學習小組,便于課上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幾張專門為中國人所發的“文明告示牌’’海報,激發學牛興趣,引導學生思號,導入本節話題。
二、禮儀之邦
活動設計:“禮”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作為一個禮儀之邦的公民,你所知道關于“禮”的詞語或故事有哪些?
(設計目的:使學生在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中,感受中國的“禮”文化,體會人際交往中以禮相待的必要性)
三、知書達“禮”
教學情境一:《新來的校工》(視頻)
活動設計1:以《新來的校工》為話題,讓學生猜想同學們在與校工交往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矛盾或沖突?
(設計目的:讓學生在導演、猜想故事中,感受人際交往中無禮所造成的傷害,同時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
播放《新來的校工》
活動設計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以“身邊的無禮現象或事件”為主題,關注生活,回歸生活,捕捉身邊的無禮現象或事件,并合作探究:無禮行為會帶來哪些傷害。
(設計目的: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共同關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不和諧音符,探討不文明不禮貌帶給他人、社會、國家的諸多傷害,感受無禮不立的道理)
四、無禮不立
教學情境二:《禮貌是尊重》(視頻)
活動設計:師生共同分析短片,進一步感受無禮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道理。
(設計目的:通過視頻文件,使學生深入認識禮貌是尊重和文明的體現,在我們待人處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禮貌在滿足別人的這種需要的同時,更滿足了個人的自尊;一個人是否文明禮貌不只是個人的私事,也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它表明一個人是甭具有道德修養,它影響到人際關系的質量和社會風氣的好壞。因此在與人交往、待人接物時要自覺做到以禮相待)
五、以禮相待
教學情境三:《做一個文明的中國人》
活動設計1:引導學生從語言、態度、舉止三方而來感悟和解讀──怎樣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
(設計目的:在分析了什么是禮貌、人際交往中必須講禮貌、無禮不立等問題的基礎上,再通過本活動讓學生自己對禮貌的具體表現進行總結、解讀,從而達到在實際生活中自覺踐行的目的)
活動設計2:評選禮貌之星
(設計目的:通過評選活動,使學生以身邊的有“禮”行為為目標和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落實講文明懂禮貌的具體要求)
活動設計3:《做一個文明的中國人》(視頻)
(設計目的:通過視頻文件的播放,使學生再一次感知身邊的一些無禮現象與我們時代所倡導的主旋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違背的。要求每位同學努力做到: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文明,知榮明恥,嚴格自律,做文明禮貌的中學生,做文明禮貌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