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禮貌待人》教學設計
如教師設問:你認為我們班哪些同學最有禮貌?表現在哪些方面?你認為這給他(她)帶來了哪些好處?你認為在我們班還存在哪些不禮貌的行為?這些行為對班級發展、對同學個人發展有什么影響?
也可以課前進行文明禮貌行為的調查,將學生做得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按百分比排序,課上針對調查結果進行討論,針對性更強。
(2)設計游藝活動。圍繞交往中禮儀的重要性設計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禮儀,體驗文明禮貌是人際關系和諧的潤滑劑。
(3)小品表演賽。將全班同學分組(4至5人一組),每組自行確立一個有關文明禮貌行為影響我們交往的主題,自編自演一個小品,時間3分鐘。全班討論小品中的行為是否可取,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影響。
評比辦法:總分10分,其中內容健康、主題明確5分,表演水平3分,創意新穎1分,道具1分。每組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作評委,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再計算平均分,得出每組的最后成績。根據情況可評選最佳男女演員、最佳創意等獎項,并可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總之,在教學中應盡量選擇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情景或事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避免單純的說教,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第二站:如何講禮貌。
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
這一部分內容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教師可選用以下方式導入。
(1)名言導入。
禮貌周全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
――塞萬提斯
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歸納:禮貌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歷來注重文明禮貌。現在,文明禮貌反映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友好關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養的水平。中學生應學會禮貌用語、培養得體優雅的舉止。怎樣才能做到文明禮貌呢?
(2)事例導入。
可以利用教材上士輝和志強的事例,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典型事例,創設情景,在分析中直接切入主題。
本站內容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態度應誠懇。
態度決定一切。禮儀、禮節、禮貌,是人重要的道德修養,它絕不是停留在口頭的空話,而是雋刻在靈魂中的優秀品質。文明禮貌待人,應從真誠的態度入手。
(2)儀表應大方。
可以搜集一些社交禮儀中對儀表要求的材料,豐富教學。也可以調查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儀表、服飾是否存在不在意或者太在意的情況。針對本班的情況進行討論,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能夠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如:辯論賽。正方:中學生不可以佩戴首飾。反方:中學生可以佩戴首飾。課前,將學生分成兩組,抽簽決定正反方。每方選派四名選手參加辯論。按照主辯、一辯、二辯、三辯分工。課上,由老師(或選派一名同學)擔任主席,兩名同學為計時員,開始正式辯論。也可以采用討論的形式。
參考書目:魯迅《論“他媽的!”》,《中國人的禮儀生活》吳成國著,《北京市朝陽區中小學禮儀、禮節、禮貌規范叢書》。
(3)語言應文明。
一個人的談吐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體現出他的道德修養情況。社會成員語言的文明程度可以用來判斷社會的文明程度。中學生語言的文明程度可以用來檢驗學校的校園文明程度。在生活中,很多的中學生張口必帶臟話,嚴重污濁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