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方法指導
快速學習法是日本出現的一種新的學習方法,它能使人們以高于常法五倍的速度靈活、迅速地掌握知識。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一件難記的事情或一道難解的數學題,若是你有意識地向別人講述幾遍,就能大大地加深印象,易于記住或理出頭緒。恐怕這個經驗教師最有體會,教師講課時,為了向學生說明白,腦筋在緊張地活動,所講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強化,并得到了整理,使其條理化、清晰化了。快速學習法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展開學習的。在用這種方法學習時,先不要求完全理解,而是拿到教材后,直接根據目錄和提示,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猜測性地作“自我講授”,講完后才打開書本,進行第一次通讀。第一次通讀可以檢驗第一次“自我講授”的不足之處,謬誤所在都會“ 躍然紙上”,使你體會頗深。然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編制出一張精煉適用的“目錄一覽表”,對照它進行第二次“自我講授”,這次講授會明顯地感到自己比第一次比較準確有條理。接著再通讀第二次,這次通讀會獲得更深的感受。當你進行第三次自我講授時,你會講得更完善、更豐富,許多模糊的地方變得清晰起來,最后再來一次通讀,可快速瀏覽,作一系統總結,感到知識都已清楚地反映在大腦之中。經過三到四個回合的“自我講授—通讀、精讀、粗讀”后,你就能得心應手地掌握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
以上四種高效學習方法,可以翻閱其它參考書籍,詳細了解具體內容,但學習者也可通過以上介紹進行探索總結,讓自己的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三.數學學優生的培養。
在數學學習中,學習努力、成績優秀的學生我們通常稱為“學優生”。學優生比較而言,在班上學習成績比較突出,思維較活躍;老師布置的任務都能輕松地帶頭完成。作為他們數學教師,對學優生的培養,應有兩個明確的目標,一是積極引導,嚴格要求,使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欲能夠達到滿足,使他們的學有余力能得到更多的發揮,使他們的數學才能得以更充分的施展,二是通過學優生積極進取的態度,較好的學習方法去影響和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發展,我們可把他們看作是幫助老師開展工作的“小老師”(我們還可稱他們為導生),從中既鍛煉了學優生對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系統的把握,又使全班的學習成績不斷地推進。
㈠.數學學優生培養的一般工作。
⑴.開展數學課外活動,開闊學優生的視野。學優生學有余力,在基礎知識已經掌握的情況下,可以為他們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解答趣味數學題:閱讀有關數學課外讀物,撰寫學習數學的專題論文,記敘數學和數學家的故事,總結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力所能及的實際問題等,此外老師也可通過數學專題講座或數學家報告會,數學演講會,數學競賽等活動,給學優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
⑵.課內積極引導,使學優生步入更高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學生回憶說,他在高中三年一直是班長,學習特別優秀,但大多數學課都感到老師講得太淺,因為他具有閱讀一遍教材后就將所有問題都弄懂的能力,因而為了成為遵守紀律的好學生,他就那樣聽了他總是已經懂了的三年課。可見課堂內對學優生的培養和引導,真的就象差生一樣成為被老師遺忘的角落,因此,在課內老師應從差生出發,到優生結束,既有淺顯的實例,又有引人深思的問題,適當補充課內例題和練習題給優生提出更高要求。允許優生脫離老師講課進程,去思考更有趣而困難的問題。
㈡.數學學優生的學法指導。
雖然優生對差生來說學習方法可能更好一些,但也存在許多問題。為了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教師應提出更好的學習方法,讓優生努力達到。
1.學優生應該對照“八環節學習方法”嚴格執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許多優秀學生都是按照“八環節學習方法”自覺地全面地要求自己的,但每個班上的學優生能夠嚴格做到各個環節,只是少數,教師應時刻提醒他們,不要自滿,刻苦學習,積極進取。
2.讓學優生掌握一些要求較高適應自己進一步學習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習方法要求較高,操作性差,不適應差生,但卻對優生幫助很大。例如波利亞解題思考方法分下列五步:⑴預見法;⑵收集資料進行組織;⑶辨認與回憶,充實與重新安排;⑷分離與組合;⑸回顧。此外,波利亞還在他的書中提到解答問題法:①弄清問題;②擬定問題;③實現計劃;④回顧。這兩種方法,只有優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思維發展達到一定水平,才能有操作使用的可能性。
再如,如果優生已掌握了幾何證明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已經能夠順利和準確地表述證明過程,此時學習方法就需要改變,他們的學習目標變為積累各種幾何題型的證明思路和解題技巧上,那么我們就可以告訴優生一種提高幾何證明能力的化歸法:
⑴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求證結論。
⑵畫圖,作輔助線,尋找證題途徑。
⑶記錄證題途徑的各個關鍵步驟。
⑷總結證題思路,使證題過程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化歸法是將求知化歸為已知方法,當我們遇到一個新的幾何證明題時,我們需要注意其題型,找到關鍵步驟,每個關鍵步驟包括已熟悉的小細節,我們將它省去,只是將它化歸為已知題型時就結束。此時最重要的是記住化歸步驟及證題思路即可,不再重視祥細的表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