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1.掙脫分數的“枷鎖”。
考試的目的是對教與學的結果做出判斷,獲得反饋信息,找出教與學的成績與不足,以便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改進教學工作。科學的考試能對教師工作的改進和學生的學習做出正確的導向。目前考試指揮棒影響所及,有的小學也不平靜。另外,有的評價部門和教師的指導思想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師把考試當成對付學生的手段,出一些難題、偏題、怪題讓學生去做,使學生產生畏懼感,企圖以此達到逼學生好好學習的目的。但適得其反,學生精神負擔很重,缺乏正確的學習目的,形成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被動學習。這種“應試”教育現狀必須改變。《大綱》要求“命題要難易適度,題量適當,不要出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這樣做可使學生從考試中看到成績,得到鼓舞,變“懼考”為“樂考”,由被動接受老師考查變為主動檢查自己的學習結果。不因分數低而氣餒,不因分數高而驕傲自滿,使學生掙脫分數的禁錮,做分數的主人。
2.深化評價內容。
《大綱》規定“成績的考查和評定要以本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為依據。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又要適當考查能力”。為了落實《大綱》要求,全面評定學生的成績,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思想和心理的和諧發展,我在教學過程中,對評價內容作了一些改進。在考查評定學生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增加了“技能評價”、“非智力品質的評價”以及學習過程的“道德品質評價”。例如考查口算、筆算,不僅評定結果的正誤,而且評定方法的簡便、靈活性和計算的速度;考查解答應用題的能力,不僅評定答案是否正確,而且評定思路是否暢通、方法是否最佳;對學生的作業,不僅評價正確率,而且評價字跡是否工整美觀,布局是否合理舒展,改正錯題是否及時認真。另外,對學生的學習態度、習慣、興趣、毅力以及學生間的互助精神等都不失時機地予以評價,從而發揮了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3.改進評價方式。
《大綱》又指出:“考查的方式除筆試以外,要適當注意口試和實際操作。要做好期末考查,更要重視通過平時的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作為改進教學和全面評定成績的重要依據。”這就要求我們改進評價方式,使之活潑、多樣,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促進學生愉快地學習。
評價的方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針對前面所說的增加的評定內容,我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一般說來,量化了的事物比較科學,所以單元測驗、期末考試都采用記分的方式。而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克服困難的勇氣、獨創的精神、思維品質及語言表達能力……大多不適于用精確的數量來評定,則采用定性評價辦法。如“語言評價”--一般用“短語”;“符號評價”--A、B、C、D表示不同程度;“等級評價”--;優、良、中、下等,這種評價雖然不太精確,但是用起來方便,易于邊教學邊評價。結合教學活動,稱贊某同學勇敢質疑,夸獎某同學板演規范,表揚某同學的語言流暢、邏輯性強……都能調節和督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給學生以動力,以保證他們始終如一地認真學習。
另外,針對前面談到的只用“考試”這一單調、呆板的評價方式所產生的弊端,我補充了一些適合兒童年齡和心理特征的評價方式。如競賽式;搶答、奪紅旗、一分鐘問答、快速聯想、一題多解等;操作式:繪圖、制表、學具演示等;展評式:優秀作業展、學具作品展等;游戲式:爭第一、點將臺、猜一猜等等。學生們在這些生動活潑的活動中完成了考查項目,心情舒暢、信心倍增,發揮出好水平。教師從中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從而不僅達到了評價的目的,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提高了技能技巧。
在評價的人員上也做了調整,變教師一方評價為以教師為主,學生和家長參加的多方位評價。把評價的標準交給學生和家長,讓他們參與評價。課上采用“教師評”、“學生自評”、“師生共評”、“學生互評”四種形式為主,有時也請家長進課堂聽課兼評教與學。課外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及“家長和孩子共評”為主,反饋后由教師再評。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克服了學生只管做不管對錯的不負責任的學風,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明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自覺地學習
教學目標,是靠師生的合力去實現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學目標不僅教師要明確,還要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實現目標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師生的心都往目標上想,勁都往達到目標上使。
1.認識每節課的作用。
數學教材的系統性很強,整體結構嚴謹,前后緊密銜接。前面的教學內容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后面的內容是前面知識的發展和提高,環環緊扣。如果某一環節出現知識或技能上的缺漏,后面學習就要遇到困難。因此,要教育和指導學生上好每一節數學課。為使學生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一方面要通過教師施教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認識到每一節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我是采用正面疏導和學生體驗的方法來上好每一節課的。例如,講通分、約分時,向學生說明在即將學習的分數加減法計算中離不開它,學不會通分、約分,計算中就會遇到許多問題,提示學生認真學習。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有的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計算法則,但速度很慢,究其原因是前面學的通分技能較差,再進一步挖根,是最小公倍數的求法不熟練。從許許多多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同學們認識到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