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2.滲透教學意圖。
要使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就要讓學生了解教學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意圖,使他們的學與教師的教協調一致。例如,教學20以內數的加法,讓學生不僅學會湊十法,而且明白為什么要湊十。我是從準備題開始滲透的:數12根小棒時,把12根小棒放在桌上,怎樣能讓人一眼看出是多少?(把10根捆成1捆)投影儀上出現扣子圖:
怎樣讓人一眼看出是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多少?
擺一擺。
學生從方格外拿1個扣子放在格子里。然后,在講例題9+3時,通過操作演示學習湊十的方法,同時表述:為了給9湊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再加2得12,所以9+3=12。突出了把3分成1和2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為學習9加幾的其它題理清了思路,并順利遷移到8加幾、7加幾等算法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3.明確教學要求。
教師把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有利于協調教與學的步調。學生對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越明確,越能激勵學生通過努力去靠近,達到或超過它。例如,20以內數的加、減法計算速度到學期末要達到每分鐘8道題,正確率為100%。教師把這個目標化為階段目標,逐步向學生公布,并引導他們逐步達到。在計算方法方面,通過操作講明思路--掌握計算方法--計算正確--簡縮計算思維過程,直呼得數--計算結果脫口而出。在計算速度方面:只讓學生計算,不計時間(表揚全對的)--計時計算,但不限時間(在正確的前提下,學生盡力提高計算速度,表揚全對的同學中的計算較快的)--計時,且限定最慢的完成時間(表揚又對又快的,督促速度慢的)--計時競賽(繼續(xù)提高要求)。教學要求,分解為各階段的要求、評價,向學生逐步提出,并不斷表揚達到或超過學習目標的同學。這樣,也就督促了未達到目標的同學奮起直追。教師把《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把標高定在學生經過努力能達到的水平上,促使學生始終向新的高度攀登。因此,我教的班的同學口算能力較強,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20以內加減計算40道題,大多數同學能在1分鐘之內完成,(是《大綱》要求的5倍,最慢的也只用1分40秒)正確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