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廣角——合理安排》教學反思
我要把課堂真正還原給學生后,就不可能全部是預設的,更多的是在充分預設學生多種思維走向及應對的基礎上的生成。在一節課中,在解決“燒水問題”時,學生自己發現在等待水開的同時還可以去完成洗茶杯、找茶葉,節約了時間非常有成就感,而預設的用“流程圖”表示事情的完成過程被我和學生的相互評價給“擠跑了”。在“小紅感冒”的環節中,學生要展示自己的方案時,有學生就用了他創造的類似流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了,請該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方案,得到了全體同學的肯定后, “同學們,大家真不錯,想辦法幫助了小紅,讓她吃完要后趕快休息,”我豎起大拇指,接著說:“大家要感謝這位同學,他為我們展示了一種表達事情完成的過程的簡潔表示方法,它就叫“流程圖”……”“流程圖”的教學在我給學生的獎勵中,快速高效地得到了落實。這生成的精彩,就是我充分給予學生最需要的評價有關。
在 課堂總結時,我讓學生自我評價這節課的表現,并說出理由。大部分學生都能客觀評價自己的表現,都表示很有收獲,能得“甲+”或“甲”‘。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我表現只能得‘已’”我的心一顫,“為什么呢?”拖口而出,“我雖然思考問題很積極,但回答得并不多。”他仍然很放松地說。“孩子,你思考問題很積極,就能得‘甲+’了,是我不好,把‘已’給我吧,是我沒有給你更多的機會,我相信在后面的環節中,我一定會給你和其他同學的機會的!”孩子滿意地坐下了,并積極投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真的,他在后來觀看錄象談感受時,再一次獲得了機會。我想:學生能寬松地表達自我,主動地促進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啊!
創設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需要我們真正地“以人為本” ,真正地 全方位欣賞自己的學生,積極的鼓勵、評價學生,讓學生都想去體驗成功的快樂,表現出了人性中最美麗的一面,積極、主動、思考、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