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反過來又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要比教師在課堂上生硬地灌輸數學知識,效果要好得多。幾何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的好的途徑。在學習圓柱體表面積的過程中,就充分發揮了學生善于動手、善于發現的特長,指導他們用硬紙板親手制作圓柱體的模型,在制作過程中感悟數學知識。
下面就是學生制作和感悟的過程。
(1)(制作)做圓柱的兩個底面,要剪兩個大小相等的圓。[思考:如果兩個圓的大小不相等,會怎樣呢?]
{感悟:圓柱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2)(制作)做圓柱的側面,要剪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寬)是多少的時候,才能正好圍底面一圈呢?{感悟:長方形的長(寬)等于圓的周長的時候,才能正好圍底面一圈——長方形的長(寬)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
(3)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呢?(觀察)側面的面積就是什么圖形的面積?這個圖形的面積應該怎樣求?
{感悟:側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 ↓ ↓
←← ← ←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高}
(4)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呢?(觀察)摸摸自己做的圓柱體的表面是由哪幾個面組成的?再把它展開,繼續觀察。{感悟:圓柱的表面積 =側面積 + 底面積×2}
有了以上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濃;有了以上的感悟,學生學到的知識印象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師適當指導下,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放開手腳,主動獲取數學知識,學生確實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