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社生活教案2
4.我的需要我知道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本活動主要通過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或做其他事情時,所發生的一些典型事例,通過教師啟發和學生討論等形式使學生明白在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和選擇,不攀比,不盲從他人。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自己的需要,會選擇,不攀比,不盲目地隨從。
(二)能力目標
在選擇生活和學習用品或做其他事情時,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和選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做事情有主見的自主意識。
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生活用品,做到學習、做事不盲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做事情有主見的自主意識。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式教學法、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感受
教學媒體
多媒體、投影儀等
課時安排
2~3個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前準備】
1.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搜集一些有關超市的資料。
2.搜集一些班級中同學不攀比、不盲從的事例。
【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當你看到有的同學買了漂亮的書包、高檔的文具盒或其他比你好的用品時,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學生:(略)
老師:看來大家的想法還挺多,有的同學羨慕,有的無所謂,還有的也想去買等等,我們來看看劉云是怎么做的?(過渡)
【講授新課】
一、劉云學琴(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十六頁,認真看一看圖中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然后給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大家想一想劉云為什么要買電子琴呢?
學生:(略)
老師:那她買回來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她學會電子琴了嗎?
學生:(略)
老師:大家說得很好,劉云看到楊華在聯歡會上彈奏電子琴,十分羨慕,就央求爸爸媽媽給她買了一架高級的電子琴,可是沒多久,就沒有興趣了,就放棄了彈電子琴,可見她根本就不需要買電子琴,對嗎?
學生:(略)
老師:劉云的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盲從,她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買的,而是看見別的同學買了,自己也要買,結果到最后還是放棄了彈琴,所以我們應該做到“我的需要我知道(板書)”。
(讓大家欣賞圖片“盲從的后果”、“我的需要我知道”或讓大家欣賞視頻“東施效顰”。)
老師:可見我們在學習或生活中,應該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而不應該盲目跟隨其他人,更不能進行攀比。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幾位同學該怎么做?(過渡)
二、討論(板書)
老師:大家打開課本第十七頁,我們先看第一幅圖,劉偉同學遇到了什么問題呢?大家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原來劉偉在買文具盒時,看到了想吃的巧克力,可身上的錢只能買一樣東西,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下面大家分成小組,給他出出主意。
學生:(略)
老師:大部分同學說應該買文具盒,為什么呢?
學生:(略)
老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看實際回答相應調整),文具盒是我們學習所必需的,應該先買,巧克力可以以后再買,所以我們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應該“會選擇(板書)”。我們看第二幅圖,王憶佳遇到了什么難題,說一說。
學生:(略)
老師:他又該怎么做呢?是寫數學作業,還是和大家一起讀課文呢?
學生:(略)
老師:王憶佳同學應該看自己的數學作業是不是要緊,如果要緊的話,就應該先完成它,不需要跟著大家一起讀課文。所以我們在做其他事時,應該“有主見,不盲從(板書)”。我們再來看第三幅圖,假如你是宋紅,會怎樣想、怎樣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