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10課 我做志愿者教案
(二)辯論明理
1.屏幕出示課文:奧運眾健兒,“口味”大不同——從韓國人喜食狗肉引起的爭議談起。
2.學生閱讀。
3.你是如何看待這場爭議的?
(1)學生分成正方、反方,展開辯論。
(2)適時投影出示閱讀資料:英國人崇拜狗的風俗的由來;韓國的狗文化。
(3)小結: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民之間文化風俗是有差異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做好組織和指導工作,以正反方辯論的形式展開,讓學生通過大膽表述看法,初步達成共識: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民之間的文化風俗是有差異的。)
(三)拓展深入
1.介紹歐洲的食馬肉,印度的手抓飯。
(1)投影出示課文中有關歐洲食馬肉的內容。
(2)幻燈出示(可配以相應插圖,伴隨音樂):印度有這樣一種習慣,邀請一個人到家里吃飯,對方可以把自己的朋友帶來,所以印度人請客時很少圍坐在餐桌邊,而是把各種飯菜通通擺放到餐桌上,客人或站或坐,有共同話題的人可以聚在一起聊天,完全不像中國人那樣,喜歡圍著桌子制造氣氛。不過,飯桌上的主食永遠是米飯或者餅,最后還會有一點甜食上來。大部分印度家庭,家的門旁放著一個水罐,里面浮著幾粒豆蔻,有一種特殊的清香。用手直接把食物放到嘴里,是印度的傳統習俗,而且只能用右手把食物送到嘴里。在印度,南方人用整個右手抓食物,而北方人則比較斯文一些,只用手指的前兩個關節。由于印度人有用左手洗屁股的習慣,他們認為左手不潔凈,所以吃飯時左手只能放在膝蓋上。
(3)問:在我們國家有以上這樣的風俗嗎?你怎樣看待這種風俗?
(4)小結:同學們,如果你出生并生活在他們那樣的環境中,其實也會非常適應并且享受著的。不同國家、地區人民之間存在著這種風俗文化上的差異是應該值得尊重的。
2.不同國家新年的不同風俗。
(1)談話:一年四季,最讓同學們高興的日子是什么呢?(過生日、兒童節和過年)。
今天我們來說說過年吧。你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交流)
其實在每個國家的新年風俗也是不一樣的。你們看,(出示相應幻燈圖片)墨西哥的新年習俗有點怪,人們在元旦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傳統習慣,如果想獲得好運氣,一年最后五天內是不能笑的。而在比利時,人們在元旦清早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牲畜拜年,比利時人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你還知道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同的新年風俗嗎?
(2)學生交流。
(3)小結過渡: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盡管各個國家在新年風俗上是有差異的,可是不管如何,大家都盼著新的一年能吉祥如意,鴻運高照。這樣的文化上的差異讓我們領略到了富有情調的異國風俗,大家應該一起來分享這樣不同的文化魅力。
3.學生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在文化風俗上的差異。
問題:如果你接待一個來自伊斯蘭國家的運動員,應該注意什么。
(1)交流伊斯蘭國家的飲食文化。
(2)交流說說要注意的問題。
(3)小結:伊斯蘭教在飲食方面明令禁食如下東西:自死物、血液、豬肉和“非誦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可食動物”。《古蘭教》除了在肉食方面提出了禁忌要求外,它還要求教徒禁止飲酒、賭博、求簽等等。了解了伊斯蘭國家居民的飲食習慣后,我們就知道該為來自這些國家的運動員安排怎樣的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