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5課 感受村民選舉教學設計
(三)引領訪談
1.你對我們村的村干部的工作有什么看法?你認為他們的工作稱職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2.請你對他們的工作提一提建議。
鼓勵:來,讓我們大膽地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也許我們的建議暫時不能采納,也許我們的呼吁暫時沒有回應,但作為我們村的小主人,我們應該這樣做。
(設計意圖:通過訪談的形式,讓學生體驗當一回我們村的小主人,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四)總結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教師總結。
2.課后調查:問一問家長或鄰居,村民們喜歡什么樣的村官呢?
(設計意圖:課尾注重總結延伸,使學生對本課有了總體回顧,課后調查為下節課的教學做準備。)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本課的課件制作主要有以下內容:1、錄音故事《李小東家的故事》,2、錄像:好村官李元龍的新聞報道片段,3、錄像:大型人物電視專題片《吳仁寶》片段。為使學生一上課便能進入課堂情境,所以從故事導入。為避免看文字材料了解村官的單調,所以在了解好村官的故事時,播放:好村官李元龍的新聞報道片段。讓學生直觀理解并感受感人事跡,明白內好村官人人愛戴。播放:大型人物電視專題片《吳仁寶》片段,是在學生交流完搜集到的好村官的故事后,再一次通過錄像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對好村官的崇敬之情。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1.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城鄉學校的不同情況,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感性認識出發,由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對他們了解的社會現象、事物進行梳理和歸納認識,給學生以真實之感。
2.教師在課前應對布置學生的調查訪問做一定指導,以便課上進行反饋。通過“走出去”的自主活動,培養學生收集社會信息、分析社會書屋的初步能力。
3.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是“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教學中,教師應多關注學生參與的主動積極性,參與的廣度;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注重評價的過程化和多樣化。
第2課時
一、課前準備
1.課前調查:村民們喜歡什么樣的村官?
2.錄像:“大家眼中的村官”采訪。
二、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回顧: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什么內容?
2.引入:村干部雖然官不大,但是責任十分重大,好村官人人愛戴,人人歡迎。不稱職的村官人人唾棄,那么村干部是怎樣產生的呢?
3.揭題:我國村干部實行民主選舉制,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村民們是怎樣選村官的?
(設計意圖:復習導入,回顧舊知,自然引入新知:村干部的選舉。簡明扼要,激起學生學習欲望。)
(二)了解“村民選舉”
1.教師:瞧,山東省濟寧市郊區劉營村今天格外熱鬧,他們在干什么呢?
2.聽錄音:“山東省濟寧市郊區劉營村村民選舉”。
交流:(1)村民們是怎樣選舉村委會干部的呢?回憶一下,和我們競選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十一條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
(2)那位70多歲的老人,盡管行動不方便,也來親自投上神圣的一票,這是為什么呢,他是怎樣說的?
(3)大伙兒想選一個什么樣的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