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1.《生命是寶貴的》
2.《呵護我們的生命》
3.《生命的宣言》
4.《我們是集體的主人》
5《以公民的名義》
6.《法律伴我行》
7.《話說地球》
8.《地球上的人們》
9 異域采風
10.《尋訪偉大的古代文明》
11.《與歷史文化名人對話》
12.《回眸、展望科技發展歷程》
1.《生命是寶貴的》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生命是寶貴的》。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孩子升入六年級后,處于青春發育期的起點,生命日趨充滿活力,此時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此之前品德課程以及其他教育中,學生已經受到自護、自救教育,但很少從生命意義與責任的高度探究珍愛生命的意義與方法,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對生命的來臨,生命的愛并不陌生。針對學生的認識基礎和年齡特點,應在加深對相關知識地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平凡地生命中感悟生命地寶貴與和諧,尊重、珍惜、善待生命。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在探尋生命孕育、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了解生命成長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教學難點是:認識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承載著自己的幸?鞓、父母的心血牽掛以及社會的關愛希望,深刻領會“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從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設計思路
本課以探索生命的歷程為線索,通過“生命來自父母”,“生命與愛相隨”、“生命只有一次”三個話題活動,選擇切入點深入學生心靈,在學生的探究、交流、思考中調動學生的真實情感,喚醒其內心感悟,讓學生在探討生命起源、成長的過程中,了解生命成長的不易,感受生命不僅屬于自己,也屬于社會。它承載這自己的幸?鞓、父母的心血牽掛以及社會的關愛希望。珍愛自己的生命不僅是我們的本能,更是我們的責任。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探尋生命的歷程,了解成長的不易,明確自己的生命承載著親人的愛與期望,知道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
能力目標:體驗社會對生命的關愛,初步知道生命屬于自己,也屬于社會,珍愛生命是一種責任。
知識目標:懂得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心懷感恩。
教學重點
在探尋生命孕育、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了解生命成長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
教學難點
認識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承載著自己的幸福快樂、父母的心血牽掛以及社會的關愛希望,深刻領會“生命不僅僅屬于自己”,從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生命孕育的視頻、課件、錄音等。
學生準備:尋找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相關物品或回憶相關生活場景,搜集整理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資料等。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2-p3頁內容,話題為“生命來自父母”。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4-p5頁內容,話題為“生命與愛相隨”。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6-p7頁內容,話題為“生命只有一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我最珍貴的“生日禮物”——生命
1.師:同學們,每次過生日的時候,都會收到很多的生日禮物,你最珍貴的
生日禮物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我的生日禮物”,感受收到禮物的欣喜和家長的用心良苦,在生日禮物中寄托著對孩子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