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4.對答對的小組予以加分獎勵。
5.小結:其實,當危險發生時,“鎮定”“方法”“機智”都很重要都很關鍵。
【設計意圖:根據教材提示創設情境,在學生在栩栩如生的模擬活動中感受到,當危險發生時要學會鎮定、機智地解決問題。】
活動二 實踐分析 提高能力
1.經驗交流:
⑴看課本13頁上面兩個自護自救事例,幫助學生了解自護自救的科學方法。
⑵同學交流介紹自己自護自救的好方法。
2.模擬演習:
演習一:城市脫險。
演習二:對付性侵犯者。
演習三:自我假設危險,自我解決。
3.讀“友情提示”,探討自護自救方法。
4.小結:當我們遇到危險時,要有自救意識、勇氣和科學正確的行為,以保證生命安全。
【設計意圖:通過通過討論課本上的自救事例,讓學生充分了解自護自救的重要性,并結合自己從生活中聽到、看到或學到的一些自救方法,在模擬演習中提升學生的自救技能,使課堂學習更生活化,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真正學會面對危險。】
板書設計
當危險發生時
鎮定 方法 機智
3.《生命的宣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生命的宣言》。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現今社會,吸毒者涉及的層面較廣,而且正在向學校、向青少年學生這一群體滲透,青少年群體成了承受毒品危害的最大受害者。我國的邪教組織也在迅速增加,受蒙蔽的人們并分不清宗教與邪教的區別。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高年級孩子社會知識較多,接觸面相對而言較廣,對毒品和邪教等具有危害性的東西一知半解。但他們好奇心比較重,很容易受到其引誘,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危險領域,對自身造成傷害。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毒品及毒品對生命和社會的危害,了解邪教并知道邪教的危害。教學難點是:激發對毒品和邪教的憎惡之情,能自覺遠離毒品,抵制邪教,對生命有一種負責的態度。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事例,打開學生話題,并以此為契機引發學生深入探究,認識到毒品和邪教對青少年的危害。結合學生自己知道的毒品危害的事例,提醒學生知道毒品就在我們身邊,要提高警惕,在辦宣傳報、講宣言等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拒絕毒品和邪教的決心,幫助學生建立對生命負責的意識與行為。
設計思路
首先閱讀《少女的悔恨——一位吸毒女孩的告白》,將話題聚焦到“毒品”上,并通過教師的供料,了解毒品指的是些什么東西。結合教材中和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吸食毒品的事例,深入探究毒品的危害性。接著通過設計禁毒口號、書寫承諾等活動,展示拒絕毒品的決心和方法。最后從不同事例中了解對社會、特別是對青少年造成的傷害,從而深刻認識邪教的危害。補充閱讀,了解世界不同邪教組織的資料,擴大視野,認清邪教的本質。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毒品與邪教危害性的了解,激發學生對其憎惡之情,幫助學生建立對生命負責的生活態度。
能力目標:積極思考,在面對毒品和邪教時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能自覺遠離毒品,抵制邪教。
知識目標:了解毒品和毒品對生命、對社會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擁有毒品都是違法行為;了解邪教,知道邪教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