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學生比較喜歡新鮮的事物,對于外國的歷史文化名人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僅限于電影或電視中的點滴印象,對于歷史文化名人的了解是比較淺薄的,尤其是對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所以課前要讓學生進行廣泛的材料搜集。六年級學生在搜集、調查方面有一定能力,可以很好地完成課前預習。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知道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教學難點是:感受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
設計思路
1.整個教學活動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課前預習教材,在學習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按照教材提示內容搜集資料。二是以“整理、交流展示”為中心,將學生們搜集的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把資料展示出來,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根據情況給予引導和評價,并參與交流過程,實現師生互動。
2.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結合,從而培養孩子們協作、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查找資料,分析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知識目標:知道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
教學重點
知道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成果。
教學難點
感受歷史文化名人的品質和獻身藝術的精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音、視頻播放設備如錄音機、vcd機等,以及教材中提到的音樂家及其相關作品的音像資料等。
學生準備:收集維也納的資料,了解三位古典音樂大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介紹盧浮宮的圖片、音像資料,以及盧浮宮收藏的藝術珍品圖片若干。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82-p83頁內容,話題為“走進金色大廳”。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84-p85頁內容,話題為“徜徉在盧浮宮”。
第三課時完成教材p86-p87頁內容,話題為“我喜歡的世界文學名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走近音樂之都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節目帶到了我們的課堂,在我們這期節目里,我們請來了三位音樂大師,請看大屏幕(cai:藝術人生片頭曲及音樂大師的照片)
2.師:這就是我們的嘉賓,你們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國籍嗎?(指名生說,cai相機出示“小約翰•施特勞斯 奧地利人 貝多芬德國 肖邦 波蘭)
3.師:雖然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卻在同一個城市渡過了大部分音樂生涯,留下了一首首、一部部的不朽樂章,你們知道是哪個城市嗎?。誰來介紹維也納?
4.師:你覺得金色大廳怎么樣?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稱應該叫作音樂協會大廳,由建筑大師奧菲爾•漢森設計。大廳內共有1654個座位和大約300個站位,金碧輝煌的建筑風格和華麗璀燦的音響效果使其無愧于金色的美稱。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的電視轉播中,全世界的愛樂者都可以在聆聽音樂的同時一睹“金色大廳”的風采。自大廳落成那天起,維也納愛樂樂團就在這里“安營扎寨”。“金色大廳”與維也納愛樂之聲相得益彰,“世界第一樂團”與“世界首席音樂廳”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