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
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2.《呵護我們的生命》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呵護我們的生命》。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處處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危險。有不可抵抗的自然災害,還有難以預料的人為的危險。而如今的孩子們卻并沒有防范的意識,甚至于他們的家長也很少重視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對于可能出現在身邊的危險事故,孩子們自救的經驗也不夠足。當危險發生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血的事例,很少有孩子能夠從危險中擺脫出來。因此,對孩子們進行生命教育,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級的孩子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或看到一些危險事故,因此知道自己身邊可能發生哪些危險。但由于缺乏一些常用知識和自救技能,當危險真正降臨的到時候,孩子們卻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再加上現在的孩子們心理素質普遍不高,對大人的依賴性較強,因此不能自如地應對危險。可見,孩子們還需要學習一些基本的自救技能。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樹立自我保護的安全防范意識。教學難點是:掌握危險發生時自我救護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教材上呈現的只是生活中危險情況中的一小部分,它可以給學生以提示,從而拓寬學生的思路,但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過程。因此,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回憶自己聽說過的危險事故或災難。如果能在課前搜集到來自學生生活的真實事例,則可以用來作為課堂討論和感知的焦點,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在教給學生自我救護的基本方法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調查、課堂交流和課后實踐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學習,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 課堂上的互動方式可以多樣一些,除了討論和交流,可以多安排一些情境體驗活動,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更利于學生掌握一些自救的技能。
設計思路
從課本事例出發,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逐步的分析探究中,充分認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性。通過分析危險事故產生的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樹立學生的危險防范意識,并掌握防范危險的基本方法。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課堂模擬活動中深刻感受危險來臨時應該鎮定、機智,并運用科學合理的救護方法。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意識到社會生活中,如果自己的行為不當會給自己的生命帶來危險;樹立自我保護的安全防范意識。
能力目標:掌握防范危險的基本方法;會預見一般事情的危險性;能做到自覺防范危險。
知識目標:樹立在危險發生時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危險發生時自我救護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樹立自我保護的安全防范意識。
教學難點
掌握危險發生時自我救護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危險事故給生命造成傷害的事例。
學生準備:收集危險事故給生命造成傷害的事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9-p11頁內容,話題為“防險于未然”。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12-p13頁內容,話題為“當危險發生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發現生活中的危險
1.(看圖片:動物園用食物逗猛獸,在建筑工地上玩耍,在馬路邊踢球……)師:說一說危險這個敵人躲藏在哪里,可能會帶來什么危險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