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社會文明大家談教案
社會文明大家談教學目標:
1.通過對社會或自己生活的社區中或校園中人們文明素養的現狀考察、觀察探究,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社會在走向文明的時候,對人的文明素養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會需要文明人。
2.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文明人對他人、對自己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有自覺做有教養的、講文明人的積極意愿。
3.學生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自己的差距,從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學理念:
1.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能力,發展個性。
2.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綜合發展學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動化教學,創設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文明人對他人、對自己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有自 覺做有教養的、講文明人的積極意愿。
教學難點:
學生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自己的差距,從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文明素養面面觀
1.課前調查:
教師講述:課前,同學們對自己生活的社區或進出的公共場所做了一次調查,找到了與文明社會不和諧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為,現在請同學們用多種形式匯報自己的調查情況,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調查報告。
2.學生匯報
提問:你對哪些不文明行為感到厭惡?
學生回答:對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為感到羞愧;
對破壞文明氛圍的人感到氣憤;
對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評等。
……
活動二 論談校園中的不文明
1.播放課件
展示圖片一:學生隨便在校園亂扔紙屑。
圖片二:潔白的墻面留下了腳印。
圖片三:校園里隨地吐痰。
圖片四:下課同學之間打鬧罵臟話。
圖片五:花池里亂折、亂踩花草。
提問:除了上述不文明的現象外,你在校園還發現了什么?班里還發現了什么?
學生踴躍發言。
小結:扔一張紙、吐一口痰、說一句臟話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就這一點點小事,能折射一個人的文明程度。
2.閱讀課文:天安門廣場的口香糖
每組派代表上臺表演并發言:
假如你是吐口香糖的人。
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清潔工人。
假如你是一個游客。
假如你是一個外國人。
引導學生初步懂得扔口香糖的行為能折射出一個地區、國家的文明程度。社會在走向文明的時候,每個人也應該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現代的文明人。
活動三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進瞭望臺:看“公交車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談感想體會。
小結:社會的文明風氣,是通過每個公民在每個場所的點滴行為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每個公共場所,我們應該在乎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對社會的影響,學會尊重他人、給社會帶來溫馨和諧,給自己帶來快樂幸福。
2.現場互相觀察對方的文明形象:從衣著、紅領巾佩帶、頭發長短、做姿、向對方請教問題、借文具等。
3.通過觀察從同學中找出典型站在講臺中讓大家從衣襟是否敞開、紅領巾佩帶是否規范、帽子佩帶是否端正、鞋帶是否系緊等評論其形象。
4.給這位同學幾分鐘的時間到教室后面整理自己的衣著、紅領巾、帽子讓大家重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