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心系家鄉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愛祖國就要愛家鄉。
2.了解為家鄉做貢獻的人物事跡。
情感:
1.感受家鄉的可親可愛。
2.敬佩為家鄉做出貢獻的人,愿意向他們學習,立志建設家鄉。
行為:
為建設家鄉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三至五年級“熱愛祖國”德目中的有關要求編寫。
本課共有四個欄目:
欄目一“想一想”是說,身為“游子”,才會倍感故鄉的親切。本課用一首懷念家鄉的古詩作為教學導入,自然地切入本課的主題。
欄目二“想一想”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使學生體會陳家庚的愛國之情。
欄目三“議一議”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思想認識,設計了四個小問題。目的是使學生懂得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不論她貧瘠或者富饒,我們都應該愛她,愛家鄉就是愛祖國的具體表現。
欄目四“說一說”是一道導行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為家鄉做貢獻,使學生懂得為家鄉做事不在做多,貴在參與。
本課課文講述了陳嘉庚先生熱愛家鄉、為家鄉捐資辦學的感人事跡。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使學生懂得要為家鄉的建設做貢獻。
教法建議
1.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放在激發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情感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熱愛家鄉的音像資料,用生動的音像資料感染學生。
2.關于陳嘉庚的事例十分感人,課前可以讓學生提前閱讀課文或通過網絡查找一些陳先生捐資辦學的資料,課上可以以匯報交流的方式了解陳嘉庚先生的事例,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
教學設計示例
十一心系家鄉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愛祖國就要愛家鄉。
2.了解為家鄉做貢獻的人物事跡。
情感:
1.感受家鄉的可親可愛。
2.敬佩為家鄉做出貢獻的人,愿意向他們學習,立志建設家鄉。
行為:
為建設家鄉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本課著重介紹為建設家鄉做貢獻的人物事跡,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學生向為建設家鄉做貢獻的人物學習,立志建設家鄉。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育過程:
一、導入
1.師:
同學們讀過《靜夜思》這首詩吧?(師生共同吟誦《靜夜思》)
2.教師提問:
(1)這首詩描寫的是一種什么感情?
(2)你的家鄉在哪里?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3)你們關心自己的家鄉嗎?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都關心自己的家鄉,因為我們是喝著家鄉的水、吃著家鄉的糧長大的,家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如果我們的家鄉美麗富饒,我們會引以為自豪的。如果我們的家鄉還不太發達,甚至貧窮落后,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4.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發表意見。
二、初步明理
1.師:課前同學們搜集了有關陳嘉庚先生捐資辦學的事跡。請同學們說說陳嘉庚先生生前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家鄉的。
2.學生分組匯報自己調查的結果。(學生結合圖片和課文及有關資料,介紹陳嘉庚先生為家鄉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教師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補充一些資料。)
3.提問:
(1)對陳嘉庚先生報效家鄉、興辦教育的這種做法,你是怎么看的?(此問題同"想一想"欄目的內容。)
(2)當辦學經費發生困難時,有人勸他停辦學校,他是怎樣表示的?這說明了什么?
4.小結:
陳嘉庚先生把家鄉的建設看得比自己事業的發展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