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版六年級品德下第四單元 放飛和平鴿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放飛和平鴿》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69——83頁,第四單元內容,包括《戰爭的苦難》和《熱愛和平》兩部分。教材幫助身處和平環境中的學生深深體會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類帶來的深重災難,從而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從而激發學生維護和平、捍衛和平、熱愛和平的情感。
和平,我們共同的愿望
教學目標:
1、懂得今天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要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
2、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愿意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
3、主動關心國內外形勢,為發展與各國人民的友誼,維護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難點:
教育學生“懂得今天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要熱愛和平,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關心國內外形勢,為發展與各國人民的友誼,維護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世界人們渴望和平
第一課時
活動一:火眼金睛大搜索
1、安排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世界局部戰爭進行調查,感受現代戰爭為人類帶來的災難。
2、教師引導學生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著重對二戰以來世界發生的戰爭進行了解,如:巴以戰爭、美伊戰爭、非洲國家的內亂等,指導學生側重于了解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流離失所、生活困難等的痛苦和傷害。
3、學生對自己收集的其他資料精心整理,挑選有價值的信息進行交流。對現代戰爭的特點進行著重了解。如:生命技術、化學技術、核技術等。使學生認識到現代技術應用與戰爭,對人類生命健康、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遠遠超過了以往的常規戰爭,可能產生無法恢復的傷害。如:海灣戰爭綜合癥,讓許多參戰士兵患上多種疾病。
活動二:和平的期盼
1、以教材呈現的美國、日本等國人民的反戰行動為視角,引導學生了解人們追求和平的強烈愿望。可側重于對有關亞洲的“靖國神社”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擴大學生的視野。
2、通過照片、新聞等形式,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其他抵制戰爭的行動,如:建立和平紀念碑、和平墻、簽定和平公約等,進一步感受人類愛好和平的強烈愿望和實際行動。
活動三:向往和平
1、吟誦詩歌《向往》,在音樂的伴奏下,讓學生入情入境,使向往和平、反對戰爭的愿望更加強烈。
2、教師引導學生采用故事會、詩歌朗誦會、歌曲、觀看紀錄片等方式,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讓學生更加深入體會。
第二課時:中國人民愛好和平
活動一:和平之舉
1、組織學生自己搜集了解,并交流關于中國參與、推動世界和平的行動。引導學生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萬隆會議精神”等和平之舉進行重點了解。
2、引導學生了解核武器應用于戰爭的人巨大危害和現在世界核武器發展現狀,體會到中國簽署“核不擴散條約”的重要意義,對保障世界和平的推動作用。
3、拓展視野,了解中國其他和平行動:大規模裁軍、派駐維和部隊等,體會中國人民為制止戰爭、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
活動三:我們愛和平
1、集思廣益,通過繪百米畫卷、寫倡議書、折千紙鶴等方式,寄托自己對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