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12課 春節與圣誕教案
第12課 春節與圣誕
本課教學目標:
1.了解部分國家、地區、民族的節日習俗,讓學生知道不同民族、國家的生活習俗、飲食代表著不同的文化。
2.通過“快樂的圣誕節”的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了解世界文化的豐富性,懂得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度。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一些情況,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和悠久,激發民族自豪感。
2.明白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在不同的節日里有著不同的習俗,卻蘊含著共同的心愿:關心、祝福、團圓、美好等。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我國傳統的春節活動的熱鬧氛圍,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
2.在春節活動中能表現出探究的意識,發現春節活動的新鮮事,有趣事。
二、課前準備
1.成立學習活動小組:按自愿原則組成2個小組,選好組長。
2.各小組落實調查內容:
第一組:春節的飲食習俗;第二組:春節的慶祝活動
附調查表
第一組:飲食習俗調查小組:
組長 組員
探究主題 家鄉春節的飲食習俗
時間 飲食習俗 蘊含意義
第二組:春節的慶祝活動調查小組
組 長 組員
探究主題 家鄉春節的慶祝習俗
時間 名稱 蘊含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渲染氣氛,揭示課題
1.師點擊課件:鞭炮響,《新年好》的音樂起,( 出示課題 春節)
2.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一幅熱鬧的景象。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春節,讓我們一起大聲喊“過年啦!”
(二)故事引入,了解年的來歷
1.同學們,“春節”也叫過年,關于它的來歷還有一個動聽的故事呢!
2.點擊課件,動畫展示,配樂故事
“年”的來歷
傳說,“年”是一種兇猛的怪獸,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出來吃人。“年”一次又一次地出來吃人,但是一位細心的人他發現:“年”出來吃人是有規律的,它每隔365天出來一次。自從人們發現了“年”出現的規律就有辦法避開年的傷害了。
又一次,“年”又來到人間,它又吃了很多人,但是,人們發現只有兩戶人家例外,一戶是剛結婚,門口貼著大紅“喜”字,家里點著紅蠟燭的人家。另一戶人家當時正好用燒竹子在燒飯,竹子燃燒時發出的爆炸聲,就把“年”給嚇跑了。
從此,人們就知道“年”它怕光怕火,也怕竹子燒后發出的爆炸聲。所以,以后人們就在門口貼春聯,放爆竹把“年”嚇跑,從此以后“年”再也不敢出來吃人了。
(設計意圖:情境教學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成長特點的教學方法。本課一開始就通過喜慶熱鬧的歌曲《新年好》和放鞭炮等畫面展示,營造了一種濃濃的情境氛圍。在此基礎上,通過配樂故事激發學生情趣,愉悅學生身心,放飛學生情感。)
(三)學生交流,感受春節文化的無窮魅力
“飲食文化”
1.歡歡喜喜過大年,實際上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