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12課 春節與圣誕教案
2.同學們,通過調查你們知道我們家鄉春節期間有哪些獨特的飲食方式?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梳理
【吃臘八粥】
1.學生交流:吃臘八粥的時間,由來、制作過程等
2.相機出示課件,加深印象。
3.臘八是春節的序幕。臘八一到,人們就聞到“年味”了。
【蒸年糕】
1.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你喜歡吃年糕嗎?)
2.過年了,家家戶戶為什么要忙著蒸年糕?(老師可以結合自己或以前每逢過年,“蒸年糕”幾乎成了孩子們年前的期盼,因為那天可以大飽口福,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年糕已不像以前那樣吸引人了,可大家為什么還要每年在年前忙著“蒸年糕”呢?)
3.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4.你知道年糕有哪些吃法呢?(教你一招,相機介紹)
【元宵】
1.學生交流。
2.正月十五吃元宵也由來已久。元宵節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春節的最后高潮。過了元宵節,春節便告結束。
傳統習俗
師:我們無錫地區的春節也有一些耐人尋味的風俗習慣,它們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流。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你們的調查情況,一起來感受無錫的“年味”。
【掃塵】
1.學生交流: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俗話說“十七、十八,越撣越發”掃塵這一習俗也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貼對聯】
1.學生交流: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人們一般會選擇怎樣的春聯呢?
3.課件出示幾條對聯,進行賞析
“勞動門第春常在 勤儉人家慶有余”
“山青水秀風光好 人壽年豐喜事多”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4.春聯不僅是節日的裝飾,也是人們對未來的寄托,對新春的祝頌。
【拜年】
1.播放錄象片段: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給壽星拜年。老壽星家布置得富麗堂皇。
2.從年初一,人們越來越高檔的行頭,你越來越厚重的壓歲包,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課前調查和大量閱讀,引導學生從獨特的飲食方式和傳統習俗兩方面來介紹過新年的情況,從中體驗到過新年的樂趣,了解過新年的文化。)
(四)拓展延伸,開闊眼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不同的風俗習慣,像各種色彩的璀璨花朵,開放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你還了解哪些春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