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12課 春節與圣誕教案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涌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欠收年。
第4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舊知與網絡查尋,了解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日常生活方面的差異。
2.懂得對于不同國家、地區人民的生活習俗,要學會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共同發展和進步。
二、課前準備
1.準備小品。
2.教師設計好關于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習慣的網頁。
三、教學過程
(一)小品導入
1.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和外國人的交往日益增多,在節日里邀請外國朋友到家里做客,或者到外國朋友家過節,也成了禮尚往來的常事。瞧,今天,李剛的爸爸媽媽邀請了外國朋友喬治一家人來過除夕,媽媽還特意為喬治的兒子湯咪準備了壓歲錢呢!
(小品表演:李剛的爸爸媽媽與喬治一家人共同享受豐盛的年夜飯,席間媽媽給李剛和湯咪發了壓歲錢。讓李剛覺得意外的是,湯咪一點都不懂禮貌,居然當面打開了紅包,數起壓歲錢來,這多沒教養呀!)
2.同學們,你們同意李剛的看法嗎?
3.交流,教師小結:通過上幾節課的交流,我們知道,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過著不同的節日,在不同的節日里有著不同的習俗,這是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與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如果不了解各個國家的習俗,就會產生許多困惑,造成許多誤會——
(設計意圖:小品導入的魅力在于既能集中學生注意,激發興趣,又能自然導入新課,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欣賞力。這一環節通過湯咪當面打開紅包數起壓歲錢的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白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過著不同的節日,有著不同的習俗,從而加強了好奇心,自然想去文中尋求答案。)
(二)了解不同的進餐習慣,揭示課題
1.暑假,丹丹跟著爸爸到埃及旅游。第二天游玩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后,正逢日落之時,爸爸便準備帶丹丹到附近的生意伙伴家做客,卻沒有如愿。
2.中國一個商業旅行團來到希臘考察,接受希臘朋友的邀請,共進晚餐,可是他們等到晚上九點半,也沒見到請客的朋友,這是為什么?
3.小剛到馬來西亞旅游,讓他奇怪的是,早餐吃過以后,10點,導游又讓他們到餐廳進餐了。
4.要揭開他們心中的謎團,必須了解不同國家的進餐習慣,讓我們到課本中找出答案吧!(學生看書,交流解惑)
5.看來,不了解外國的習慣,就會造成誤會,所以,在與外國朋友交往的時候,要了解彼此的生活習慣,要相互尊重不同的民族習慣,才能友好交往。(板書:我們互相尊重)
(設計意圖:老師在此通過幾個小問題,巧設懸念,使學生產生思想波瀾,引誘揭開“謎”底的強烈愿望。這樣不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為課文學習作了鋪墊,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