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第12課 春節與圣誕教案
(二)學習
1.那你們知道歐美國家的人是如何過圣誕節的嗎?
(1)生自由發言
(2)播放錄象:圣誕夜狂歡的場面
2.師:對圣誕夜,歐美國家的人為什么會如此瘋狂和充滿激情?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自學書上101頁的“快樂的圣誕”
3.生交流
4.師補充介紹:因為歐美國家的人很多都是基督教信徒,他們信仰上帝,而耶穌是傳說中上帝的兒子,所以人們狂熱地迎接他的誕生。
5.圣誕老人是圣誕節里最受歡迎的人物,你知道他的到來是什么意思嗎?
(1)學習圣誕老人的故事,明白圣誕老人“樂善好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和幸福。
(2)師相機補充,傳說中的圣誕老人是一個劫富濟貧的主教,被政府借故判刑后流放到民間,他是正義的化身,所以受到百姓的愛戴。
6.關于圣誕,還有一些美麗的傳說,感人的新聞,耐人尋味的故事。
小組學習,《圣誕樹》、《新聞一則》 、《看不見的禮物》(先自學,后交流)
組內交流:
(1)選一人講“圣誕樹”的故事。
(2)讀新聞后選一人進行新聞報道。
(3)談體會:讀了“看不見的禮物”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7.集體交流:
(1)學生作簡單的新聞報道。
(2)欣賞“圣誕頌歌”。
問:聽后有什么感覺?
(3)給新聞加一個題目。
(4)介紹其他圣誕歌曲,如《鈴兒響叮當》、《圣誕快樂》、《平安夜》等。
(5)讀了《看不見的禮物》,你明白了什么?
師:是啊,愛是一種更珍貴的禮物,它能令人非常幸福。其實,圣誕禮物不僅包括物質上的,還包括精神層面上的禮物,如,帶給人家的快樂,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而去幫助人家等,這實際上也是最初圣誕禮物的真正含義。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一次:今天,我幫助了別人沒有?
8.通過交流,我們明白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民過著不同的節日,在不同的節日里有不同的習俗,但是,它卻蘊涵著人們共同的心愿,那是什么?(祝福、團圓、關心、美好的祝愿)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是最常用的學習方式,為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這一環節從歐美國家圣誕狂歡的畫面引入,引導學生了解圣誕節的由來、圣誕老人、相關圣誕的傳說、詩歌,讓學生在充分交流、大膽質疑、積極思維、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提高道德認識。)
(三)課后延伸
我感興趣的問題
師:有關圣誕節,吸引人眼球的還遠遠不止這些,你還想知道哪些?
生交流(如圣誕晚飯、做彌撒等)
師: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上網沖浪去了解更多。
(設計意圖:“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在此,老師以問題的形式作為思維的“啟發劑”,鼓勵學生放開思路,拓寬視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課件制作和使用的設想
本課課件如下:1.播放錄像:圣誕夜狂歡的場面;2.課文101頁的“快樂的圣誕”;3.圣誕老人;4.關于圣誕的傳說、故事。
四、對本課時教學的簡短提示與建議
本課內容非常豐富,教學設計中教師根據學生需要,充分發揮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像圣誕狂歡的錄像資料,不僅讓學生感受了歐美國家圣誕狂歡的氣氛和熱情,也讓學生明白如此瘋狂究竟為了哪般。通過相關圣誕的傳說、故事則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感受能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