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變化(精選5篇)
家鄉的變化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用各種方法搜集資料,并進行簡單地整理和應用。
2.通過調查、訪問、參觀和辯論等,認識到家鄉的變化和發展,積極地為家鄉獻計出力。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認識到家鄉在發展過程中的美中不足,堅信家鄉的未來更美好,樹立初步的教學發展觀。
二、教學重點
通過調查、訪問和參觀,匯報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如何辨證地看待家鄉的發展變化,如何為家鄉建設獻計出力。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學生自主組合成研究小組,有計劃地參觀、調查、訪問。教師了解學生搜集到的資料,認識到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
家鄉在變化
1.住房的變化
(1)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家住的房是什么樣嗎?(多媒體出示自家現在住房的圖片)老師家原來的住房可不是這樣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將兩張照片放在一起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你們家的住房有變化嗎?是怎樣變的?
將課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投影儀上展示。
(3)是啊,許多同學家的住房都變得高大、寬敞、美觀了。我們的家鄉不僅是住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他地方也在變化呢!你發現沒有?
揭題《家鄉的變化》
2.出行的變化
(1)交通工具的變化
①老師小時候上學,大多數時間是步行,家離學校又遠,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時左右,所以為了不遲到,我每天得5點就早早地起床。偶爾在路上遇到騎自行車的鄰居帶我一程的話,就可以節約很多時間,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師還得更早地起床,因為泥路不好走。
②課前讓同學們調查爸媽小時候上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誰來匯報調查情況?學生講述父母小時候上學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
小結:以前我們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車算是不錯的交通工具,多數步行。
③現在我們是怎么到學校上課的?是家長用電瓶車、摩托車、甚至小轎車接送,或者坐校車來的。
(2)道路的變化
上學的道路有沒有發生變化?
(以前是泥土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來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寬闊,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學也很快。)
(三)譜寫贊歌,展示才華
1.家鄉的變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樂、幸福,我們的心中充滿著對家鄉的贊美之情。請聽一聽一位小朋友發自內心的贊歌。
(配樂朗誦:《森林公園》)
2.你從他的心聲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也來盡情地抒發對家鄉變化的美好感受吧。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商量,或者寫一首小詩,或者寫一段美文,也可以畫一畫你認為最美的一角,還可以用一首歌來盡情地抒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5.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匯報。
6.小結:透過同學們豐富多彩的匯報,老師也真切感受到了家鄉巨大的變化,讓我們真切地說一聲:“可愛的家鄉,我愛你!”(課件出示這句話)
(四)提出問題,課外延伸
家鄉巨大的變化,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了自豪與驕傲。然而,這些變化有時是不是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呢?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引領學生觀察生活,了解家鄉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地為家鄉獻計出力。
二、教學過程
(一)辯論交鋒,升華認識
1.上節課,我們知道:家鄉變得更美麗、富裕了,人們的生活也因此越來越幸福、快樂。但是,有人說:“家鄉的變化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汽車多了,空氣差了;樓房多了,綠地少了……”(課件出示)
2.家鄉的變化帶來的煩惱
(1)家鄉的變化帶給你或其他人煩惱了嗎?上節課布置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你收集的是什么?指名交流。
(2)欣賞詩歌《高樓與花園》
詩歌反映出小作者什么心聲?
3.辯論:家鄉的變化——快樂還是煩惱?
(1)(課件出示)家鄉的變化是給我們帶來快樂還是煩惱呢?
辯論:正方:家鄉變化帶給我們快樂。
反方:家鄉變化帶給我們煩惱。
(2)學生辯論。
通過剛才精彩的辯論,我們知道,家鄉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便利,讓人快樂;同時我們也看到,家鄉在變化過程中也給我們帶來了煩惱,叫人憂慮,令人遺憾。怎么樣避免煩惱,讓家鄉在發展的過程中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呢?這得靠全社會許多人一起去努力。
(二)鏈接生活,建構角色
1.執著少年愛家鄉
(1)辯論中老師還感到:雖然大家年齡還小,但已經開始關心著家鄉的發展。你們真是家鄉未來的希望。
有一個小同學不僅關心著家鄉的發展,還在為家鄉的發展出力呢!
(2)閱讀書上的小故事。
(3)說一說:你怎么看小丹寧的這一行為?(熱愛家鄉、執著)
2.家鄉的“美中不足”
(1)與小丹寧一樣,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一些“美中不足”,讓我們每個小隊行動起來,睜開慧眼尋一尋這些不足,寫在下面的表格中,同時寫下可反映問題的相關部門。
(2)交流。
表揚優勝小隊,獎給“優秀雛鷹小隊”紅旗。
同學們在課后可繼續調查家鄉建設中的“美中不足”。
3.我為家鄉出點子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為家鄉的發展做些啥?你有什么“金點子”?
對能想出好點子的同學發放“金點子”獎牌。
4. 我們在行動
(1)現在的家鄉在人們的建設中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有生機;未來的家鄉由誰來建設?我們!
(2)其實從現在起,我們就可以為家鄉的發展獻計出力了,課后,大家愿意去解決家鄉建設中的問題嗎?(指《家鄉建設中的“美中不足”》表)向相關部門反映問題時可請大人幫忙。同時將自己的“金點子”落實到行動中去,那時,我們的家鄉一定更美好!
(三)、播放歌曲,升華情感
播放《誰不說俺家鄉好》,師總結全文:
我們生在家鄉,長在家鄉,即便有一天,我們不得不離開生我養我的土地,但我們的心永遠停留在這一方故土上。讓我們永遠牢記:我們有責任,為家鄉美好的明天竭盡全力。
板書設計:
家鄉的變化
熱愛家鄉 建設家鄉
家鄉的變化 篇2
劉洪順
【設計思路】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的、整體的、開放的教育活動,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
1、發揮聯想,選定課題
“家鄉的變化”原本是語文課本上口語交際內容,如何使學生交流更有素材,更有感受和體驗呢?怎樣才能使學生收獲多多?只有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體驗生活,接觸網絡……何不把它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呢?師生覺得這是妙計,當即就定下了這一綜合實踐課題。
2、尊重主體,搜集信息
以人為本,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所在。活動中,根據信息來源的途徑不同,要求分成五個小組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愿選擇組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自主選擇搜集的主要內容。這樣,處處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尊重差異,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積極性。
3、綜合智能,整理信息
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和多種方法搜集來的信息是零散的、單一的,就必須要求學生學會對材料進行篩選、分析、匯總,要為我所用。學生有的畫一畫,有的寫一寫,有的制成圖表,有的攝影,還有的攝像。小組成員分工協作,運用語文、數學、美術、自然、科學技術等多種學科知識,綜合多種智能來整理信息。
4、發展個性,交流信息
學生個性千差萬別,各有所長,也各有特色。他們中有內向的,有外向的;有能說會道的,有揮毫潑墨的,有載歌載舞的,也有操作電腦的……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交流獲得的信息,展示自己的成果,從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張揚自己的個性。
5、情感升華,總結課題
這一課題貼近學生的世界,學生親臨現場,去看,去聽,去想,去寫,去畫,去攝,感受全過程,這樣的耳濡目染,切身體驗,學生難以忘懷,熱愛家鄉的感情油然而生,學生在知道家鄉的昨天和今天后,讓他們展望遼陽的未來,描繪遼陽的藍圖,這時,作為一名小學生,充滿了對家鄉的自豪感,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升華。
【活動目標】
1、指導學生多途徑地收集信息,了解家鄉的巨變,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并立志努力為建設家鄉而刻苦學習。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小組合作,處理信息,學會多種形式整理信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多角度地展示信息,交流信息,讓學生學會文明交際,分享信息資源,發展學生人格個性。
【活動過程 】
一、搜集信息
1、師生討論,明確收集的目的和途徑。
根據途徑的不同,分成五大組:采訪組、考察組、調查組、查閱組、網絡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組建小組。
2、分組搜集,確定搜集的內容。
采訪組:深入工廠、郵局等單位采訪,了解產業規模的變化及通信設施、手段等方面的變遷。
考察組:走街串巷,實地參觀考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變化。
調查組:以一個有代表性的家庭為例,調查他們家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革。
查閱組:到閱覽室、圖書室、社區、檔案局等地方,搜查翻閱有關家鄉變化的資料。
網絡組:通過上網的方式,下載一些關于本地發展變遷的信息。
3、時間:兩周。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通過多種途徑,調動學生積極進行社會調查,他們不僅親耳聽到了,還親眼看到了,耳濡目染,使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索取,切身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為今天遼陽的發展而自豪。]
二、整理信息
學生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來的信息是零散的、繁多的,因此,要求學生學會對材料進行選擇、整理,要為我所用。
1、圍繞主題,確定重點。
反映家鄉的變化的材料很多很多。交流時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整理信息時首先要根據收集的內容來確定重點;其次,要圍繞重點篩選材料,與重點有關的整理得多一些、細一些、詳一些,其余材料可略,甚至可以不用。
2、根據重點,確定形式。
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也確定了重點,就要考慮以什么形式來匯報,形式的選擇,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可以是圖片、文字、表格,也可以是攝影、攝像等,當然也可以多種形式兼而有之。
3、時間:一周
[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組織研究材料和運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交流信息
(一)、引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已經利用三周時間,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法、收集、整理了家鄉變化的資料,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二)、小組交流
1、推選5個學生分別扮演來遼陽應聘的大學生、準備來遼陽發展的投資商、記者、外地游客、主管城市發展的政府官員。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邀請一位代表參加本小組的交流。
要求:根據身份的不同,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
2、小組交流。
小組內每個學生都參與交流,并接受代表的提問,在此基礎上推薦一人參加全班交流,組內其余同學可以補充。
[這一環節著重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有重點地、使用規范語言進行交流信息、文明交際的能力。同時,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辯論等社會交往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三)、全班交流
1、采訪組:
a、郵電局的變遷
以前,人民路郵電局僅一個房間,里面又窄又陰暗。郵電局里僅有兩個服務臺,夏天人一多,大家就擠在這小籠子里。郵電局四周被噪音包圍,“嘀嘀嗒嗒”的喇叭聲幾乎要把這個小小的郵電局吞噬了……
而今,郵電局已安家落戶到新地段,占地上百平方米,上下共2層,像一個巨人屹立著。走進郵電局,仿佛進入了一座豪華的宮殿——地面鋪上了大理石。郵電局里還添置了好多臺電腦,增添了現代化的氣息。走出郵電局,抬頭一看,哇,房頂上有一座銀白色的、足有五六十米高的鐵塔,用來接受衛星通訊、轉播;現在家家戶戶的電話想要打到外地去,還得以過它的“同意”呢!
郵電局的變遷使大家深深地感到:祖國在騰飛,社會在發展,家鄉在巨變。郵電局啊,你是家鄉的標志,是家鄉不斷發展、前進的最好見證!
b、郵電通訊
2004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突破43.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64.44萬部,移動電話用戶26.16萬部,城鄉電話普及率54.98%。
c、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人民在全國萬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國千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超過全國三百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2004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365億元,比2000年增長11.7%,完成財政收入36.03億元,比2000年增長44%,名列全省縣(市)第一,并進入了中國社會經濟綜合發展百強縣(市)前列。
d、錄像:《崛起的遼陽》、《騰飛的遼化》
2、考察組:
a、采訪錄
時間:2005年10月11日 地點:交通局 采訪對象:負責人
過程:
學生問:“錢主任,今天請您給我們講一下遼陽道路的變化,好嗎?”
錢主任:“好。俗話說,若要富,先筑路。遼陽老城區原來很小,路也很少,很窄。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領導下,近幾年來,新建、擴建了十二條主干道。你們學校門口原來的石子路變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水泥路。”
學生問:能具體向我們介紹一下民主路嗎?
錢主任:原來的民主路比不了現在,那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如今的民主路還改建成了步行街。路兩旁商店林立,如大正商廈、購物中心、西關商場、名人鞋店……高樓也巍然屹立,如:銀夢大酒店、中國銀行大廈、京都大樓……一到晚上,霓虹燈五彩繽紛,廣告燈也多種多樣,燈火徹夜通明,可稱得上不夜城。
學生問:剛才您說到了步行街,您能說得詳細一些嗎?
錢主任:步行街像一個嬰孩長大成人一樣,我是親眼目睹人民步行街建設,全過程的。“遼陽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一開始,步行街工地上并沒有令人心動的地方。看著一堆堆被掘起的柏油、碎石和飛揚的塵土,只有一種原始的滄海桑田的感慨。如今新建成的步行街長450米,寬25米,總建筑面積為20826平方米。是人們最愿意去的好地方。
學生:今天我們的收獲真不小,謝謝錢主任!再見!
3、調查組:
a、衛生間的變化
說起我家衛生間的變化,那可真是太大了。
十年前,我們家的衛生間十分小,兩個人同時進去就很擁擠了馬桶是木頭做的,用完了,還得把馬桶拎到河邊去洗,真麻煩。
現在可不一樣了,衛生間大了,洗臉池、馬桶、浴缸,安排得井井有條,再放個洗衣機,還很寬綽。馬桶是瓷做的,方便后,只需摁一個按鈕,嘩——就沒有了。浴缸也是高檔的,加上浴霸,既能聽音樂,又能看電視、打電話。
b、房子的替換
數年前,照片中的房子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十分普遍,屋子的墻是用泥土做的,有的是用木頭做的;地面就是泥土,一掃,灰塵滿屋飛;屋頂是用瓦鋪的,要到了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有些人家還用盆桶來盛水,這里一個盆,那里一個桶,讓人難以行走。屋子的光線不好叫人怎能住的安心。
現在不同了,破屋子變成了高檔別墅,四周圍繞著紅花綠樹,墻是水泥砌的十分牢固,窗戶是鋁合金的,光線特別好,屋內鋪上高檔地板、地磚,整潔干凈。住在這樣的房子里真是一種享受!
c、我家的變化
吃穿住行電器十年前解決溫飽樣式單一色彩暗談面積小、裝修簡,無衛生間,用煤爐走路、自行車收音機、黑白電視機現在注重營養款式新穎色彩亮麗面積大、裝璜考究,衛生間現代化,用上煤氣灶和高檔廚具摩托車、汽車彩電、冰箱、空調、電腦。
4、查閱組
a、農業
遼陽農業以建設“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為重點,加快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化,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良好。目前,種養殖專業化、生產區域化的現代農業新格局正在形成。
b、外商投資
遼陽投資環境優越,受到外商青睞。2001年,外商投資趨向大項目、高科技。全年新增合同外資8.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01億美元。至2004年末,全市累計合同利用外資40.9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5.63億美元。全市現有外商投資企業1400多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有30多家進駐遼陽。
5、網絡組:
a、美麗的站前廣場
站前廣場是一座花園式的廣場。廣場中間是大型噴水池。每當噴起水來,水柱涌起可以高達20多米。晶瑩的水珠落在池里,濺起無數朵小水花在水面上跳躍著。秋風吹過,水柱吹昨如同一座瀑布傾寫而下。那景象真是壯觀極了。
廣場四周便是大大小小的花壇。壇內菊花在盛開,一串紅在搖動,雞冠花在點頭致意,為秋色增添了色彩。人們駐足觀賞,留影拍照,好不熱鬧。
星期日的站前廣場真熱鬧啊!游人熙熙攘攘,好多孩子在放風箏,花花綠綠的風箏,在天上飛啊飛,比樓房還高。
c、城市新貌
d、小合唱《誰不說俺家鄉好》
[這一環節在學生整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匯報,在圖文并茂的畫面中,在真切自然的攝像中,在激昂亢奮的音樂中,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體驗成功的愉悅,感悟家鄉的巨變,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華。]
(四)、情感升華
1、請六位代表談感受。
大學生:我本想到別的地方應聘,聽了你們的介紹,我覺得遼陽的變化幾乎超出了我的想象。遼陽是我工作的理想之地,在這里,我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政府官員:聽了你們的介紹,我深深為遼陽的變化而高興,幾十年前,這兒還是一座破爛不堪的小城,可現在已經有了許多國際有名的鄉鎮企業,我一定請你們市長去別的省市傳經送寶。
游客:我覺得遼陽的變化的確很大。遼陽是個風景優美,景色怡人的城市,是個游玩的好地方,以后我還會來遼陽游玩。
記者:同學們介紹得真好,我一定會把遼陽的巨大變化寫成報導或拍成錄像,讓更多的人了解遼陽,認識遼陽。
投資商:遼陽有著強勁的發展勢頭,我堅信在遼陽投資是有遠見的,我要趕快把我自己的廠建造起來,為遼陽的發展出一點微薄之力。
老華僑:同學們,你們的發言好極了,遼陽市的變化真是日新月異,到遼陽定居是我不錯的選擇。
2、各小組自我評價,說說通過這次活動有什么收獲。
3、總結升華
遼陽,風景優美,人杰地靈。遼陽的發展,真是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遼陽的今天已經燦爛,而更輝煌的明天要靠我們去創造。
[學生在親歷“家鄉的變化”的活動中,了解了家鄉的過去和現在,展望未來就水到渠成了。這一環節就是整個活動的升華,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為家鄉發展出力的志向。]
本站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小學教育資源站
家鄉的變化 篇3
一、教材解讀
1、基本介紹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是《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家鄉的變化”的第一課。本課的編寫意圖在于讓學生了解經濟時代人們的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同時讓他們明白家鄉的變化給家鄉帶來的利與弊,以增強對家鄉,對社會的責任感。
2、地位與作用
本課的編寫意圖在于讓學生去尋找和感覺人們曾經走過的路,讓學生學會以全面、客觀、辯證、發展的眼光來認識社會。作為第四單元“家鄉的變化”的第一課,本課從學生“身邊”出發,著眼于“變化”,能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一切去感知祖國的成長。
二、學生實態分析
學生在自己的已有記憶中已經感受到了身邊多年來的變化,在課前,他們普遍認為家鄉的變化真大呀帶給自己的都是益處。如:房子越造越高,馬路越來越寬,家中的交通工具越來越便利……。但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考慮到家鄉的變化真大呀帶給自己的弊端有哪些。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家庭資源:學生從家庭中搜集到大量資料,包括家中老人的生活經歷、家中改革開放前的票證等等。
2、學生資源:從學生有記憶以來感受直接反饋身邊變化的利與弊。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變化了解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城市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2、感受社會的發展與變化,能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五、實施過程
(一)過去和現在
1、投影出示:60年代初的一張“全家福”照片,再讓學生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
2、同學們,從這些照片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衣著,背景,精神面貌……)
(二)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1、家庭的變化使我們心中流淌著一首首歡樂的歌,這幾張照片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縮影,大家在課前已經進行了社會調查,這短短幾年來,就在我們身邊,許多事物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們找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選取你們小組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變化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2、學生交流
(1)投影:各種票證
學生觀察感嘆:糧食-糧票、棉布-布票、食油-油票、食糖-糖票、豬肉-肉票、肥皂-肥皂票……票證名目繁多,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連春節吃的花生、瓜子、饅頭等也離不開票證。冬季的蘿卜、土豆、白菜、大蔥有時也要憑票或憑證供應。票證上還有幾行小字,“憑票購買,遺失不補”或“節日專供,過期無效”等字樣。如果不仔細保管好,不小心弄丟了或過期了,該買的東西就買不到了,日子也就過不好了。
現在就完全不同了,只要爸爸媽媽努力工作,就能有工資,只要到超市去轉轉,那里的商品應有盡有,要什么買什么,十分方便。
(2)圖片:交通工具
學生回憶:爺爺對我說,在六、七十年代,人們沒有交通工具,主要是靠步行,爺爺說,他們以前無論到多遠的地方,從來不用考慮應該怎么去,因為大家都知道是步行。到了爸爸年輕時,家里有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就方便多了,出門不用光靠走路了。后來,爸爸的自行車太舊了,于是換了一輛摩托車,速度快多了。現在爸爸還準備買汽車呢,以后我就能每天坐爸爸的小汽車來上學了。現在我們的學習生活條件這么好,我想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爭取取得好成績,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創造出更先進的交通工具。
(3)錄像:老房子和新大樓
錄像展示:黃石現在還有一片老城區,那里的老房子特別有韻味,聽奶奶說,他們原來就住在那樣的房子里,特別小,光線也不充足,但是現在,我們家已經搬到了頤陽花苑,小區環境好,房子又高又漂亮,墻壁上貼著閃光的瓷磚,我的房間和奶奶的房間隔廳相望,爸爸媽媽的臥室后面是廚房,每天放學回家后,那里都會發出誘人的飯香。小區里還有健身廣場,可以讓我們去鍛煉身體。
(三)變化的利弊
1、從同學的交流中,大家都感受到了身邊變化的可喜,的確,我們的周圍變化得美麗、富饒了。但是,有人說:“變化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汽車多了,空氣差了;樓房多了,綠地少了……”(課件出示)
2、你們同意這種說法嗎?我們來辯論一下:
家鄉的變化是不是也給我們帶來了煩惱?(課件出示)
正方:家鄉的變化是給我們帶來了煩惱。
反方:家鄉的變化不是給我們帶來煩惱。
3、學生辯論。
通過剛才同學們精彩的辯論,我們知道,家鄉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便利,叫人欣喜,催人振奮;同時我們也看到,家鄉在變化過程中也給我們一些不利的因素,叫人憂慮,令人遺憾。那么怎么樣把那些不利的因素轉化為有利的資源,使我們的家鄉更加完美呢?這個問題要靠我們全體同學去努力啊。你能想想辦法嗎?
(四)出謀劃策
為了讓我們身邊又有可喜的變化,但是又消除一些不利因素,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想到“無車日”,種植盆栽,提倡出門步行或乘坐公交車,呼吁工廠不排放污水等等。
(五)課外延伸
布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班級內成立“監督小隊”,以我們身邊的“衣”、“食”、“住”、“行”為切入點,在自己身邊發現這些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弊端,糾正人們的錯誤做法。
六、教學反思
1、以兒童的現實生活作為基點重組教材
本課教材主要是基于學生的生活展開的,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和動態進行的,本課內容以現實為背景,因此,在實施本課教學時,我將學生的現實生活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讓學生到自己的“身邊”去尋找“變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充當的只是一個輔助作用。
2、關注學生言行的有效延續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家鄉的變化真大呀,并不一味地沉浸在變化的可喜中,同時也要看到變化所帶給人們的煩惱和破壞,在課堂中想出種種對策后,如何在課后有效地實施才是改變現實的最好對策,因此在課堂結束時布置“監督小隊”的任務,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在日后的言行種透露著這堂課留下的痕跡。
家鄉的變化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找家鄉的變化,為家鄉的建設出金點子。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所需資料的能力。
2、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作為一名英山人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2、激發學生立志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
教學內容:家鄉的變化
教學重點:
1、感受到家鄉的變化
2、為家鄉的建設獻計獻策
教學難點:
體會到家鄉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感受家鄉人民的勤勞智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采訪調查表 心愿卡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大別山情懷》,大家想不想聽?
提出要求:認真聽,仔細看。聽聽歌曲唱的是什么地方?都有哪些特產?
生:學生觀看錄象。
師:這首歌唱的是哪個地方啊?
生:英山。
師:對,是我們的家鄉——英山。
錄象中,你看到家鄉的哪些特產啊?
生:茶葉、藥材。
師:恩,除了這些,我們的家鄉還有哪些特產?
咱們英山除了有好看的,好吃的,還有哪些地方是好玩的?咱們別說遠了,就說說有哪些地方既漂亮又好玩?
生:列舉一些地方。
二、新授
1、 咱們現在的英山真是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還有好看的,真是個好地方。可以前的英山就沒有這么好啦!你們想不想去看看過去的英山?
觀看一些老照片。
師:大家看看這是哪?(出示英山的風景圖片)
2、出示現在的圖片。
(在觀看圖片的同時,引導學生說說:“你可以在這里干什么?感覺怎么樣?”等等。)
3、對比。
師:看了以前的英山,也看到了現在的英山,你有什么感受?
生:變化很大。
師:板書——我的家鄉變了樣
4、師:你覺得咱們的家鄉怎么樣?(美、繁榮)
你愛不愛家鄉英山?
作為一名英山人,你感覺怎么樣?(驕傲、自豪)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達你的這種心情嗎?
生:(英山真美啊!我的家鄉真美!啊作為一名英山人,感覺真自豪!。。。)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咱們英山現在這么繁榮、美麗,我們都為自己是一名英山人感到驕傲、自豪。
過渡:英山變化真大,城市的建設越來越漂亮,環境約來約舒適,經濟也越發達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就連我們的家、學校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那這些都是孫老師搜集的一些資料圖片,還有很多變化孫老師沒有發現,現在就請同學們把你自己的發現結果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請4人為一小組,交流一下自己的發現成果,再總結一下。待會派一名代表來說說你們的調查結果。
再請4位小記者,現場采訪我們的老師認真填寫好表格。
出示:現場采訪
4、出示:暢所欲言
點名,學生根據任務2中所填的表格自由談家鄉的變化以及感受,教師加以點評和補充說明。
5、找家鄉變化大的原因:
原來同學們發現了這么多家鄉的變化和我們身邊的變化。
家鄉變得這么美麗、繁榮,我們應該感謝誰呢?出示課件。
引導學生發言。
小結:黨的政策好、家鄉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板書)
6、找家鄉還存在不足的地方
師:英山在以后的日子里,還會越變越好。但是,現在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你發現了嗎?
生:。。。
師:老師這里還有些圖片,請大家認真看圖片,說說你的看法。
生:環境污染、交通、學生亂丟垃圾等。
師:當你看到這些圖片時,覺得它們美嗎?
(過渡)師:一件漂亮的衣服上,如果滴了墨水,還美嗎?那我們美麗的家鄉——英山,如果大家也不愛護的話,也會變得不美的。我們的校園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不要保護我們美麗的英山?愛護我們的校園?那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家鄉?保護我們的校園?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
7、出金點子
4人為一小組,討論金點子。
學生發言。
師:同學們想的方法真棒!愛護環境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校園就會變得更干凈更美麗,我們的英山會更美麗繁榮。
但有些想法,我們現在還不能實現,但如果要實現這些美好的愿望,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呢?
啟發生:(應該努力學習知識和本領等等)
三、展望英山美好的明天
這節課上,我們了解了過去的英山,也看到了現在的英山,那你能設想一下將來的英山是什么樣子嗎?
學生大膽設想。
師:美麗的英山需要每個英山人的關心與愛護,我們的長輩們運用他們的勤勞與智慧把英山建設得如此漂亮。同學們,英山的將來就要交到你們手中了。我們只有努力學習,長大后才能把我們的英山建設得更加美麗、繁榮、富強!
附板書:
9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我的家鄉變了樣
黨的政策好 家鄉的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家鄉的變化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自己家鄉的路的變化,感受自己家鄉的改變,知道自己的家鄉在變得越來越美麗,進一步增強其愛家鄉的情感。
2、在韻律活動中,能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使用各種交通工具在不同的路上行駛的感覺。
3、體驗集體活動多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家長提供拍攝到的有關于自己小時候家鄉的道路的舊照片
2、教師拍攝的有關現在家鄉一條條既寬又漂亮的馬路的照片
活動過程:
1、出示舊照片,引起幼兒興趣。
(1)請幼兒看看舊照片里的路是怎樣的?(很窄很小,不平,泥路)
(2)你走過這樣的路嗎?走在這樣的路上的感覺會是怎樣的呢?(請幼兒說說走這樣的路的感覺)你喜歡走這樣的路嗎?為什么?
(3)你會騎小自行車嗎?如果在這樣的路上你騎著你的小自行車會是怎樣呢?(請幼兒來模仿在不平的小路上騎自己的自行車)大家說說騎車的感覺?(教師小結:這樣的路在你們爸爸媽媽小的時候是經常走的,因為那時侯我們的家鄉就是只有這樣的路,在這樣的路上騎車很顛簸,很不舒服,而且也騎不快。)
2、出示新的照片,引導幼兒對比,感受過去與現在的道路的不同。
(1)再看看現在新的照片里的路是怎樣的?(又寬又平,路邊還有漂亮的花草樹木)
(2)那你走在這樣的路上是怎樣的感覺呢?你喜歡這樣的路嗎?為什么?
(3)如果你再騎你的自行車在現在新的路上,那會是怎樣呢?(請幼兒來模仿一下)說說自己騎車的感覺。(師幼共同總結在新路上騎車是很舒服的,很平不顛簸,而且騎的也很快,路邊的風景很美,心里會很高興。)
3、請幼兒欣賞音樂,聽出ab兩段音樂的不同。
(1)我們的家鄉正變的越來越美麗,就象家鄉的路一樣,現在變的又寬又漂亮,你們喜歡自己的家鄉嗎?家鄉變的越來越好高興嗎?高興的時候,我們來聽首音樂吧。
(2)聽聽這首音樂有幾段?你是怎么聽出來的?(教師播放音樂)
(3)師幼共同分析樂段,感受音樂a段與b段的不同。
(4)請你跟著音樂來騎你的小自行車吧。試試看,a段音樂象是在怎樣的路上騎車?b段音樂呢? (5)師幼共同確定樂段的動作。請幼兒以速度、身體動作包括臉上的表情來表現在不同的路上騎車的不同感受。
(6)請個別幼兒來表演一下,其余幼兒來做評委,看誰表演的最好。一看就知道是在什么樣的路上騎自行車。
(7)全體幼兒再表演一遍,可以模仿別人好看的動作。
4、結束。我們的家鄉真的是越變越美麗,有很多遠方的客人也來我們的家鄉玩,吃羊肉。請你開著車帶他們逛逛我們的家鄉美麗的藏書吧。(聽著音樂開車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