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微小世界》教案教科版
8. 常見的微生物有草履蟲、眼蟲、喇叭蟲、變形蟲、鐘蟲、太陽蟲、細菌。
9. 水域中生活著人眼看不見的微小生物,這些微小生物在水中隨水流動,所以叫浮游生物
10. 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醫學方面:a、巴斯德發現傳染病是由微生物引起。b、費萊發明青霉素,使每年4萬人免死于肺炎。
食品工業:利用酵母菌釀酒,制作醬油,酶豆腐,泡菜,奶品,面包,臘肉等。
農林業方面:袁隆平培養出雜交水稻。
環保方面:1、利用微生物分解生物的尸體,2、能處理污水和垃圾。
克隆技術:1996年,名叫“多莉”的綿羊在蘇格蘭誕生;培養人體器官,用以替換病人的器官。
微電子技術:制成0.07x0.25毫米的微小馬達。
顯微鏡
1. 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屬結構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
2.為了看到更小的物體,人們又研制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3.(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微觀世界)。
4. 顯微鏡主要由(目鏡)(調節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等組成。
5. 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魚缸里的水發綠是綠藻的作用。
6.顯微鏡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
7.做簡易的顯微鏡要用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
8.對著物體的透鏡焦距較小叫物鏡(距被測物體較近)。對著人眼的透鏡焦距較大叫目鏡。
9.電子顯微鏡可以把物體放大200萬倍,大腸桿菌和sars病毒可以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10.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詳細)
(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向著光擺放;
(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
(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
(4)調節粗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
(5)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
(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要出現在視野里為止,調整光線使你能盡可能地看清標本;
(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方向正好相反。
11.觀察工具的改進,觀察視野不斷變化。
肉眼:細小昆蟲
放大鏡:放大幾倍到十倍,觀察晶體和昆蟲的器官。
光學顯微鏡:放大1500倍,觀察生物的細胞、原生動物和極少細菌。
電子顯微鏡:放大200萬倍,觀察到細菌、病毒和物質的極小顆!印
掃描隧道顯微鏡:分辨本領為百分之幾納米,直接操縱原子和分子。(納米技術)
細胞
1.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在世界上第一個看了(細胞)
2.大量的研究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3.(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另兩大發現是物種進化論和能量守衡定律.
4. 生命體細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