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2、養(yǎng)蠶竅門四步驟。①移動…②桑葉新鮮…③“房間”清潔…④不噴殺蟲劑
3、為什么要在蠶窩上扎小孔,灑水?(因為這樣能夠保證蠶窩內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蠶對桑葉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小蠶愛吃桑葉,桑葉要新鮮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蠶“房間”的清潔,把小蠶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食物、氣溫、有害氣體、疾病等都會影響蠶的生存。蠶的一生總共要蛻5次皮,其中幼蟲期要蛻4次皮。
5、蠶的一生要經(jīng)歷:蠶卵-蠶-蛹-蠶蛾四個四個不同形態(tài)的變化階段。蠶是蠶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蟲,蠶蛾是蠶的成蟲。所以蠶的一生為:卵--幼蟲—蛹—成蟲。然后從卵開始又產(chǎn)生一個新的循環(huán)。
6、蠶寶寶的外形特征:形態(tài)是圓筒形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兩側各分布著6只黑褐色的單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間有1個小孔,為吐絲孔。胸部三對足,能協(xié)助口器把持桑葉。腹部五對足,幫助身體運動。后端的背側有一個突起,稱尾角。身體兩側有小黑點是蠶的呼吸器官(氣門),蛻皮之前,蠶不吃食物,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著一樣,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眠”
7、蠶到了五齡末期體現(xiàn)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欲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軀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
8、蠶蛹的體形粗短,身體呈紡錘形,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長有黑色的眼睛,眼睛下面有一對觸角的原始體。胸部長有胸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環(huán)節(jié)。胸部背面有一盾片,從盾片生出兩對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環(huán)節(jié),從第2個-7個腹節(jié)兩側都有發(fā)達的氣門。體色呈褐色。蠶蛹被繭包裹,繭能起到保護蛹的作用。
9、蠶蛹經(jīng)過10—15天會變成蠶蛾,蠶蛾全身披著白色鱗毛,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長著眼睛和1對觸角,口器退化。胸部長著兩對翅和三對足。由于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jié)演化為外生殖器。
6.雌蛾和雄蛾的區(qū)別:雌蛾體大,觸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體小,觸角黑色,腹部狹長,翅大,爬行較快,翅振動飛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舉起。
8蠶繭用熱水浸泡,用竹簽把絲頭挑出來,將絲一圈一圈地繞在紙板上,就可以知道絲有多長。在蠶繭內,除蛹外,還有一層蛻掉的皮。養(yǎng)蠶,抽取蠶絲織成絲綢,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發(fā)明之一
9、昆蟲的特征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胸部有三對足。
10、有些動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樣子很不相同,從一種形態(tài)變成了另外一種形態(tài),這種變化叫做變態(tài)。常見的昆蟲:蜜蜂、螞蟻、蒼蠅、蚊子、蝴蝶、甲蟲、蝗蟲、蟋蟀、螳螂、蜻蜓、蟬、蟑螂等都屬于變態(tài)的。青蛙和蟾蜍也屬于變態(tài)的。
從卵孵化而來:蚊子、蒼蠅、蝗蟲、魚、青蛙、雞 由母親直接生下來:貓、狗、人、牛、豬
5.動物分類方法2種,一種按變態(tài)和不變態(tài)分類;另一種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親直接生下)分類。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經(jīng)歷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人也要經(jīng)歷這四個階段,人和動物一樣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形態(tài)、變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壽命的長短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