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滾翻》導學案(精選12篇)
《前滾翻》導學案 篇1
設計理念:
本節課依據新課程標準精神,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教學中把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或感到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巧妙地或以直觀形象的實物演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運動技巧,體驗到運動和技術學習的樂趣。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學練、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自我評價,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誘導學生自己去尋找,去體會,去享受快樂,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學習目標:
1、運動參與目標:
讓學生明白滾翻練習對鍛煉身體的積極意義以及其實用價值,并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鍛煉。
2、運動技能目標:
學生能了解前滾翻的動作技能與要領,大多數學生能夠完成前滾翻動作。
3、身體健康目標:
通過練習發展學生上下肢的爆發力和柔韌性,增強學生的平衡感。
4、心理健康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意識以及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意志品質,同時增強同學之間的信任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
1、前滾翻
2、趣味接力游戲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反復練習體驗,提高滾動動作的協調性。
2、指導學生學會保護與幫助方法。
教學難點:
兩臂撐推,用力平均,用頭的后部著墊,然后接觸墊子順序依次是(頸、肩、腰、臀)最后成立正姿勢。
滾動時收腹團身圓滑。
場地器材:
2塊籃球場、小墊子16塊、跳繩4根、紙片50張、魔方一個、乒乓球1個。
項目
內容
圖例
時間及
次數
開
始
準
備
部
分
1、體育委員整隊檢查服裝,報告本班人數,師生相互問好。
30”
2、安排見習生活動。
(隊形同上)
10”
3、宣布本課內容:
(1)前滾翻
(2)趣味接力游戲
(隊形同上)
20”
4、準備活動游戲“三五成群”。
4’
5、前滾翻輔助練習:
(1)頭部運動
(2)低頭看天空
(3)團身前后滾動(墊子)
5’
基
本
部
分
6、講解前滾翻動作要領:(邊講解邊示范,用魔方和乒乓球做實例。)
雙腿并攏蹲于墊前, 雙手向前撐墊子雙臂微曲,低頭含胸團身向前滾動翻轉一周順勢站起成立正站好姿勢。(身體著墊順序頭、頸、肩、腰、臀。雙手抱膝,團身緊,滾動圓滑速度快。)
動作要領兒歌:
兩手前撐墊前撐,
低頭團身向前滾,
像球滾過穩站起,
動作要領牢記心。
2’
7、講解保護幫助 (邊講解邊示范) :
保護者在練習者一側(以右側為例)右手保護練習者后腦及頸部,左手扶其大腿的后部,練習時幫助者右手按下頭部使其后腦勺著墊并保護頸部,同時左手前推大腿后部,幫助練習者完成前滾翻動作,在起身時順勢左手推其背部幫助完成蹲立。
(隊形同上)
2’
8、分8組進行練習,輪換保護與幫助,教師巡回指導。
6’
9、集合糾正錯誤,請同學示范教師講解,再分組練習。
6’
10、集合講評并提出更高要求,運用低頭夾住紙片的方法進行動作提高,再用雙腿夾住紙片練習,最后再去掉紙片進行練習。
(隊形同上)
6’
11、游戲“趣味接力”
游戲規則方法:把學生平均分成4隊。
(1)在起跑線后聽口令起跑。
(2)隊員蛇形跑繞過墊子,在圓圈內跳繩3次后再蛇形跑回,下一個隊員與跑會隊員擊掌后跑出,跑回隊員自動站回隊尾為本隊加油。
(3)本隊全部隊員首先完成者為勝利隊伍。
(4)教師簡單講評再進行一次。
8’
結
束
部
分
12、集合放松小游戲: 剪子、包袱、錘。
游戲規則:
(1)單手(2)雙手(3)腳
(4)手腳并用(雙手、腳可以分別表示剪子、包袱、錘頭,也可以同時表示一種形式。看兩個同學誰贏的多。)
4’
13、講評本節課,收放器材宣布下課。
1’
《前滾翻》導學案 篇2
設計思路
前滾翻是小學階段技巧單元的主要內容。本節課以前滾翻為主要教學內容,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形態,發展學生的柔韌性、靈活性以及協調性。通過提問、演示、實驗以及學生已有經驗得出動作方法及其重難點。讓學生在思考中練習,在練習中思考,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學習習慣。在此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要,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
游戲“春種秋收”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一項游戲。通過此項游戲使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得到充分鍛煉,愉悅身心,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教材分析
前滾翻練習可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和靈活性,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但運動負荷較小,通過兩次設置情景的奔跑游戲,使學生的全身都得到了鍛煉。通過教師引導,問題設置,演示實驗,讓學生邊思考邊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自己得出動作的重難點,練習時更能投入其中。
教學內容
前滾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掌握前滾翻的基本動作方法,發展學生的柔韌、協調、靈活等素質,訓練其平衡能力,提高自我保護技能。
2、通過游戲發展學生快速奔跑能力,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3、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怕困難,敢于創新,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學重難點
重點:教會學生低頭、提臀、蹬腿、滾翻,前滾翻動作要自然連貫。難點:教會學生正確掌握團身動作。
教學器材
體操墊若干、籃球排球若干、白紙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集合整隊,報數,師生問好。
2、宣布本課內容,提出要求。
3、準備活動:
(1)慢跑一圈;
(2)頭部運動、肩部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跳躍運動;
二、小游戲“春種秋收”
將學生分為若干組,組員成一路縱隊站在起跑線后,比賽開始:第一人跑出將手中的籃球和排球平穩地放在前方的體操墊上,然后跑回,擊掌后第二人出發,將球從體操墊上取回交到第三人手中,依次進行,以完成好且用時少的隊為勝。
三、基本部分
1、用方磚、皮球引入新課
提問:方磚和皮球哪個會滾得比較快呢?
2、教師講解并示范動作要領:
蹲撐,兩腿蹬直,同時曲臂、低頭、提臀、團身向前滾翻。前滾時,頭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著墊,當背著墊時,迅速屈小腿。上體與膝部靠緊,兩手抱小腿,向前滾動成蹲立。
3、教師示范并引導學生熟記動作要領:
口訣:兩手撐墊,低頭抬臀,用力蹬地,團身滾翻,屈膝抱腿,快快起來。
4、利用白紙引導學生領會低頭動作
5學生分組練習。
6、教師評點,學生示范。
7、學生再次針對性練習,教師指導。
四、結束部分
1、整理放松活動
2、課堂小結:
(1)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及動作要領。
(2)表揚優秀學生,鼓勵差生。
(3)師生再見,收拾器材。
《前滾翻》導學案 篇3
教學目標:
1、發展身體柔韌和靈巧素質。
2、發展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3、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發展身體柔韌素質。
教學難點:
增強幼兒的各項身體素質和平衡能力。
教法:組織學習
學法:自主學練
教具:小墊子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宣布上課。
二、準備部分:
1、準備活動
(1)慢跑兩圈,徒手操。
(2)游戲:天,地,球。
三、基本部分:
1、動作:蹲撐,兩手用力推墊,上體前倒,用力向前滾動。兩腿用力蹬地,低頭團身抱腿,身體向上騰起,落地成半蹲,兩臂斜上舉。
2、講解,示范。
3、分組練習。
4、安全措施。
5、教師小結。
6、游戲:過河。
四、結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宣布下課。
教學反思:個別幼兒動作不到位,需加強練習。幼兒積極性較高,整體氣氛較好,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并努力展示自我,鍛煉意識增強。教師應多強調時刻注意安全。
《前滾翻》導學案 篇4
一、前言:
在實施新《課程規范》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課堂教學不再是保守單調、枯燥的學習氛圍,而是要通過教學讓同學充沛展示、體現自我。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同學來說,通過"故事、情境"活動能激發同學對體育與健身的興趣,享受體育帶來的歡樂,有利于培養同學競爭、合作和創新等意識,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全面發展。對小學低年級同學來說,通過情境形式進行體育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提高學習成果,激發學習興趣,已逐步成為體育教師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案例介紹:
㈠學習內容:小學一年級(水平一)《前滾翻》。
㈡學習目標:
1、初步學會前滾翻團身向前滾動的動作方法,發展同學靈巧、柔韌的身體素質,培養自我維護的意識和能力。
2、在規范而活潑的活動中,培養同學勇敢、頑強、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精神,激發同學思維,讓同學體會到勝利的樂趣。
3、教育同學一切行動聽指揮的意識。
㈢優秀教案:讓每個同學通過在故事中扮演角色、在情境中感受到愉悅,在愉悅中初步掌握"向前滾翻"的動作方法,同時在激活思維、拓展能力過程中體驗合作、創新、勝利時的心情,從而有效地提高同學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
㈣片段介紹:
片段1:一年級(1)班(保守教學法)
組織:分成四組每組一塊大墊子或者每人一快小墊子成體操隊行站立。
三、教法過程: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前滾翻動作,請看老師示范。”教師示范前滾翻動作。同學觀看。
2、同學在小墊子上模仿練習。
3、教師分步驟教動作。
4、同學分組體會。
5、兩人一組互助練習,學習保幫法。
6、教師小結學習狀況。
片段1分析:
1、教學手段保守,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同學學習興趣。
2、學習、練習方法枯燥,使同學不能在身心愉悅的氛圍中體驗體育的快樂。
3、這樣的場地安排不便于讓同學觀察老師的示范,以和不利于教師掌握同學的學習狀況。
4、這樣的學習沒有給同學留下深刻印象,沒有培養同學終身學習體育的意識。
通過新課程改革,使老師的教育觀念進行轉變,由過去的保守教學模式向多種教學模式轉變;由重體質向同學多種能力方面的培養;由重視統一集體訓練向培養同學興趣、個性的發展,充沛發揮了同學的主體地位。下面,就此新的教學方法進行展示與分析。
片段2:小學一年級(3)班(情景教學)
組織:每人一塊小墊子,成圓形隊伍站立
情境設置,小游戲導入。
1、刺猬媽媽(老師)帶領小刺猬(同學)學身手,來到了大草原。走到圓形上。
2、老師:“當刺猬遇到危險時它會怎么樣?”
同學興高采烈的回答并邊說邊比劃:“團身像一個大刺球!”
3、老師扮演老虎,進行捉刺猬活動。
4、教師和時提醒同學注意平安和遇到危險時形象的動作。
組織:每人拿一塊小墊子放在老師指定的圓形上。
教法:
1、情境導入:“小刺猬捍衛自身的身手多好,你們想學嗎?”
2、教師示范前滾翻,讓同學觀察,引導同學說一說老師翻得怎么樣?
3、讓同學向老師這樣試一試。
4、指導同學兩人一組,把墊子墊高。小刺猬滾下山坡,體會團身向前滾動。設疑:從坡上往下滾與在平地滾有何不同(引出蹬地動作)
5、組織同學練習,巡視指導注意動作的連貫性。
6、教師進行評價
7、教師維護較好同學演示前滾翻動作,教師講解保幫方法。
片段2分析:
1、教學設計編寫特點明顯,體現了新《課程規范》所提倡的"以同學發展為中心,重視同學的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其特點有三:
⑴本課能緊緊圍繞"學習目標",利用教具創設情景,運用唱游的形式,讓同學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充沛感受自主與合作的樂趣。
⑵本課所設立的教學步驟,思路清晰,引導同學"看一看,試一試,練一練,幫一幫,評一評"。因為勝利與失敗都是收獲,酸甜苦辣都有營養,讓同學在活動中充沛展示自我,親自體驗各種活動的感受。
⑶創設情景方法新,心理滿足興趣濃。把故事和體育教材有機結合,構成了新的教學情景,有利于調動同學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中去體驗的積極性,體現了"快樂體育"的思想。
2、教師在優秀教案上,充沛發揮了同學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同學的自主鍛煉和創新意識。在學習方法上,運用了自主學習方式,通過情景教學,讓同學在活動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注重同學實際能力的培養,把教材和游戲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促進同學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提高,發展同學個性,培養同學互相學習、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集體主義精神。
3、本著以同學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從發展同學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激發同學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角度動身,挖掘兒童日常娛樂活動的內容,并將其融入體育教學中,力求使同學在玩中學、玩中練、玩中體驗體育課的情趣所在,所確立的以"小刺猬學身手"為主題的體育主題式情境故事教學實踐課。本課運用情境的形式進行教學,有效地激發了同學對體育課"主動參與,積極發明"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和發展體能。
4、玩中學,學中玩,玩中創,友情天地,共創佳績。
⑴為了突破同學被動接受較具常規保守的教學模式,教師巧妙地采用小游戲+兒歌+故事的形式,使同學更早地進入角色,然后,教師再根據教學效果進行適當的點綴(提示),使動與靜、張與馳、快與慢有機的結合。小游戲的設計更是體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良好學習氛圍。教師始終處在同學中間,和同學一起分享快樂。
⑵在實施《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目標分層化、組織游戲化、同學個性化,給同學創設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同學盡情玩耍,享受其中的樂趣。教師盡量激發同學學習的靈感,讓同學有選擇的練習,自我風采展示,同學的自主得到了充沛發揮。同學有了求知、求學的欲望,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今后的體育教育教學中,將有著更多、更好的教學新理念、新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讓同學們在新《課程規范》的理念中健康地生長。
《前滾翻》導學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理念,結合水平二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充分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探討、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分析
前滾翻動作是體操基本項目之一,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通過練習可以發展學生柔韌、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前滾翻是在學習水平二動作基礎上,掌握好前滾翻動作為繼續學習魚躍前滾翻動作奠定基礎。通過前滾翻動作的學習,培養學生堅強,不畏困難,奮勇向前的心理品質。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水平二的學生,學生其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較差,在觀察時往往也只注意事物較突出的特征,缺乏順序性。獨立意識也開始增強,已經不滿足于單純地聽老師的話,希望能夠自主思考的空間。其神經系統發展較快,興奮和抑制的機能有所增強,控制和調節自己行為的能力提高較明顯,對運動技術的學習開始提高細節要求。
四、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將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前滾翻技術動作與保護與幫助,90%的學生能夠掌握前滾翻動作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練習和自主練習等方法,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柔韌性等身體素質,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勇敢堅強、吃苦耐勞的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已經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就是明確了;
1、教學重點:掌握蹲撐、蹬地的經頭頸背臀依次著墊的動作要領
2、教學難點:蹬撐與蹬地的結合、滾動圓滑成直線
六、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
1.講解示范法:桶簡練的語言,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優美順暢的動作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表象理解,便于學生的模仿。
2.合作學習:學生進行分組練習,相互學習、相互糾正。
3.運動游戲競賽:通過游戲比賽的方法,使學生加深對前滾翻動作的認識,培養良好的體育風格
七、教學過程
根據事物的規律和人體的生理機能變化的規律將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礎部分、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安排2分鐘。
首先進行課堂常規,教師整隊集合,進行師生問好。教師宣布課的內容、目標以及課堂紀律;安排見習生。這樣便于學生對本節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導入我將采用提問導入:刺猬遇到危險后,會怎么樣。我們今天也向刺猬一樣在摔跤后也將身體滾動成團。
組織教法:將學生分為四列橫隊
意圖:通過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習興趣
(二)、準備部分:安排8分鐘。
針對這節課的特點,我采用慢跑+徒手操兩種。
1、慢跑熱身一圈,教師帶領學生繞體操館慢跑。這樣是學生快速進入上課的狀態中并適應本節課。
組織教法:學生分成兩列縱隊,圍繞操場的外圈跑步
2、徒手操:(4×8拍)教師領做并口令引導學生進行熱身,使學生的全身關節肌肉進行拉伸,避免上課時受傷。
組織教法:學生四列橫隊,成廣播操隊形站立
(三)、基礎部分:安排25分鐘
1、前滾翻的技術動作
(1)講解與示范
①教師完整示范,學生觀察教師的依次著墊的部位。學生回答。
②講解技術動作:有蹲撐開始,兩手體前撐墊,兩腳向后下蹬地,退蹬直,同時提臀、低頭,使頭后部在兩手支撐點前著墊,接著頸、肩、背、腰、臀依次觸墊向前滾,當滾到背腰部時,屈膝團身,兩手迅速抱小腿中部,上體迅速緊跟大腿向前滾動成蹲得姿勢。重點是兩腿迅速蹬直,難點團身。
保護與幫助:保護者跪于練習者的側前方,當練習者的頭部將要著墊時,一手托頜,一手順勢推其背部前送成蹲。
教學意圖: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生明確動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力。初步建立動作表象。
(2)輔助練習
①蹲撐與蹬地協調練習,教師口令引導學生手腳同時發力
②抱團仰臥滾動練習,讓身體部位依次接觸墊子
組織教法:四列橫隊站立,分成兩邊,面對面站立,便于學生直觀的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
教學意圖:通過輔助練習,學生更加清楚動作技術要領并且合理的運用
(3)分組練習
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進行練習,同伴相互幫助,教師巡視并糾正學生的錯誤
組織教法:分為四個小組,每一組一塊墊子,依次進行練習,每一組一個學生站在一旁保護
(4)展示
每一組推選1-2名同學同學進行展示,學生和教師對其進行點評
組織教法:站成四列橫隊,分成兩邊,面對面站立,展示的同學在中間進行展示
2、游戲:障礙接力賽
規則:將學生分為四組,每一組有一個墊子和一個標志物,每一組的第一位同學跑到墊子處進行前滾翻,再繞過標志物往回跑與下一位同學擊掌,依次進行,最先完成的小組為勝利。
教學意圖:這既是對上課所學內容的檢驗,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四)、結束部分:安排5分鐘
1、放松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放松,教師用引導詞引導學生進行放松。這樣可以緩解身體壓力,避免第二天的肌肉酸痛。
2、課堂小結:對本節進行總結,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點評、指出優點和缺點
3、下課,歸還器材
(五)、預計心率、練習密度:預計練習心率為120-130次/分鐘,練習密35%
(六)、場地器材:體操館、墊子(4塊)、標志物(4個)
《前滾翻》導學案 篇6
小學低年級體育課的技巧教材內容多樣,形式活潑,是小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本課以技巧“連續前滾翻”為主教材,搭配游戲“穿過小樹林”開展教學,訓練學生的空間定位和平衡能力,以及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能力,發展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和勇于競爭的優良品質。
本課遵循體育教學的基本原則,以教師為主導,誘導學生進入“樂學、樂練”的良好氛圍,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在獲得基本運動技能、技巧的同時,提高活動能力。準備部分復習隊列隊形,隨著音樂節奏,師生同做墊上操,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活動各關節、韌帶。主教材連續前滾翻的重點是團身滾動,銜接連貫,并成一直線,在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動作銜接不連貫,連續滾翻不在一條直線上的`現象。為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我先復習前滾翻,再引入連續前滾翻的教學。教學中我充分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仔細觀察教師的示范動作,自己動腦筋找出動作要領,再由教師進行小結,并指導練習,以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最后的分組練習時,我積極啟發學生在連續兩個前滾翻的基礎上,努力創新,嘗試練習兩個以上的連續前滾翻,真正做到了使學生在“玩中學”,從而喜歡學、樂意學,自然而然的,學習效果也就提高了。
游戲“穿過小樹林”,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他們團結互助、勇于競爭的良好品質。結束部分采用同學們很熟悉的歌舞《找朋友》,在輕松歡快的音樂聲中整理放松,結束本課。
《前滾翻》導學案 篇7
4月7日,在大足區中學轉崗小學支教體育教師培訓活動中,我就水平二《前滾翻》教學內容進行了作課。
通過本課教學,學生基本掌握前滾翻的動作方法,能合理運用正確的發力順序,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都得到了提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積極探究的意識進一步激活,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及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整個教學過程完整流暢,運動強度和密度基本合理.但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學生保護與幫助的位置沒有交代清楚,以后在教學中要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
二是,語言太嗦,以后的課上盡量做到精講多練。
三是,我發現在“后腦觸墊”這個教學難點沒有強調到位,體育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只有老師有效的引導,學生不斷嘗試,才會讓學生所發現。幾次練習都發現學生的腳蹬地力度不夠,致使很多學生頭頂觸墊而不能向前翻滾,也容易造成安全問題;以后教學中要重點強后腦觸墊,讓學生從低頭從胯下看天。
通過這節課,我自己也感受很深,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的努力,應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身體條件,運動能力和興趣愛好,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到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成功感,使所有學生都取得進步和發展.每上一節課都應比上一次的.有進步,這次的展示課,通過老師們的相互交流評價,我覺得我感覺很充實,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的鍛煉和提高自己,爭取下次有更大的進步。
《前滾翻》導學案 篇8
一、本課教材:1、技巧:前滾翻; 2、游戲:輕物投準
二、教學創意:本課教學以“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教材為依據,以團結協作、競爭歡樂為主題,以游戲練習為主線,結合“三要”、“四自”的教學風格與特色,選用“一材多用”、“大容量、高密度、小強度”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種激勵的手段,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學、學中玩。抓住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和學生實際,積極創造機會,自然滲透德育和運動保健教育。
三、教材分析:本課教材選自省編小學《體育與保健》第六冊第六課。 主教材《前滾翻》是《大綱》要求學會的基本動作之一,它是學習較復雜技巧動作的基礎,也是生活中自我保護的一種基本方法。教學重難點是團身緊、方向正、滾動圓。本課另一教材是輕物投準。這也是投擲教材的基本內容。本課主要是學習正確揮臂姿勢,屈肘向前,發展投擲能力。對學生進行投擲安全教育,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兩個教材都為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等素質。因此,在課的練習安排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注意運動保健,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四、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運動基礎較薄弱,側重于感性。學生對動作的模仿能力較強,且好奇、好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直觀示范法,多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結合運動保健,注重素質與能力的培養;保健與育人相結合。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前滾翻和多種輕物投準的動作要領——保護自己。
2、技能目標:模仿前滾翻和投擲輕物的基本方法。使95%左右的學生初步學會前滾翻的團身動作和多種輕物投準的基本方法,提高投擲的準確性,發展學生靈敏、協調、柔韌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模仿和游戲練習,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活潑、上進、刻苦、善思、團結友愛等優秀品質。
六、教學過程: 1、課的開始與準備:本部分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基本部分提供必要的心理與生理準備。設計如下:
教學過程模仿動物走入場--→常規---→模仿動物游戲運動負荷 中 小 中運動時間 2’ 1’30” 2’30”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師生共習法教學原則 從實際出發原則、直觀性原則教學目標 引發動機、進入狀態
2、基本部分:本部分是整堂課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本課重點,要完成兩個教學任務。因此,要求學生情緒飽滿,認真練習,講求效益,并注重勞逸結合。教學中注意層次、面向全體,發展個性,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主教材“前滾翻”是基礎教學,作為教材體系中“滾翻”類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重點是“團身緊、滾動圓”動作連貫。通過講解、示范、模仿、多媒體教學,鞏固方法,提高平衡、協調、靈敏性。“輕物投準”在本課以游戲的形式出現,通過游戲法、實踐法、比賽法,掌握投擲輕物的方法。基本部分設計如下:
教學過程前滾翻小白船輕物投淮運動量
運動負荷前后滾動
5*3
中前滾翻
6*4
大(課中舞)
1
小連續投擲
3*2
中統一投擲
3*2
中升級投擲
3
中運動時間18’3’10’教法講解示范法、重復練習法、游戲比賽法、傳統與多媒體教學法學法模仿練習法、循序漸進、觀察法、實踐法教學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玩中學、學中玩的快樂體育觀念
3、結束部分:主要是放松機體、調節身心,教師進行講解,小結:
教學過程放松舞蹈→小結講評→布置作業→收回器材運動量12—56—1運動負荷小中大—小運動時間1’30”1’30”教法學法情境教學法、師生共舞教學原則自然過渡教學目標放松、調節
七、場地器材:
小墊子40塊;體操墊1塊;竹圈8個;跳高架8個;羽毛球100只;錄音機1臺。八、負荷預計:1、平均心率:110--120次/分;2、最高心率:150次/分; 3、指數:1.4--1.5
《前滾翻》導學案 篇9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運動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本,在教師指導下,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自尊、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一年級(水平一)的技巧教材前滾翻,本內容是一年級技巧練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兒童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它符合水平一學生認知能力差、好玩、好動、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學習,能夠發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同時讓學生知道前滾翻也是一種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三、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滾翻后成屈腿坐撐動作。
2、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努力進取的優良品質。
四、教學內容:前滾翻成屈腿坐撐
五、組織與教法: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宗旨”的主題思想,特采用以:
1、語言、情境導入法:教師創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欲望。
2、講解示范法:用規范,優美的示范動作,精簡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要領。
3、表揚、鼓勵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滿足其張揚、自我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自主學練法、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
六、教學流程:
課堂常規—隊列訓練—準備活動—教師講解示范—互助訓練—合作訓練—展示與評價—游戲—放松—小結
《前滾翻》導學案 篇10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精神,依據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采用有趣的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提高學生靈敏、柔韌、協調等素質,使學生養成吃苦耐勞、機智勇敢的良好習慣。通過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二、教材安排
1、新授技巧:連續前滾翻
2、游戲“小交通員”
三、課的結構與課的設計
本課分為四個部分。采用分組不輪換的組織形式。
第一部分:采用配樂繩操練習,避免枯燥無味的口令指示。繩操是輕器械體操,在徒手操的基礎上改編的,對于鍛煉身體,不僅具有徒手操同樣的功能,而且對矯正身體姿勢,培養靈敏、準確和平衡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本課利用“紅綠燈”的.有關規定進行反應練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既懂得交通規則又鍛煉了注意力和反應能力,激發了學習熱情,為第二部分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低年級宜采用啟發誘導和直觀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連續前滾翻中,首先使用皮球滾動以啟發學生怎樣滾翻,然后利用小動物的滾翻動作,引導點播學生動作,形象地向學生說明做動作時的要領。為了避免學生在滾翻時不低頭、兩腿分開,用手帕夾在下頜與兩膝處練習,克服滾翻時的錯誤動作。練習時注意運用體操運動員李寧、李小雙的事跡,激發學生從小樹立為國爭光的思想。讓學生進行動作創新練習,對學生多表揚、多鼓勵,讓學生勇于實踐,大膽練習。
第三部分:游戲“小交通員”。引用電影《雞毛信》,讓學生認識到送“雞毛信”是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向小英雄海娃學習,不怕苦、不怕累、機智勇敢,鉆“山洞”,過“小河”,穿“樹林”,歷盡艱險,完成任務,從而受到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第四部分:在音樂伴奏下,學生們跳起歡樂的集體舞,進行放松活動,使學生身體各項機能逐漸恢復到相對安靜狀態。全課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前滾翻》導學案 篇11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前滾翻,前滾翻對于水平三的學生來說稍微有些難度,技巧是少年兒童喜愛的運動項目,前滾翻是技巧教學中一個基本動作,是一個較為枯燥的體操教材。怎樣才能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學習呢?本課以創設情境展開教學,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動作難度由易到難,在教學中充分做好準備活動,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加深對動作的印象,小學生對動作的許多術語聽不懂,講解動作時語言通俗易懂,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練習,在練習中體驗動作。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低頭不足,后腦觸墊的動作方法掌握得也不是很好。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利用小球夾在學生下顎和胸部,從而起到促進作用。同時我發現并腿起立也是個問題,以后的教學中同樣可以采用兩膝間夾小球的方法,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和掌握動作的較好方法,來突破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增設了適度的斜坡練習,做由高到低的滾翻,使學生在容易滾翻過去的練習中,逐漸體會正確規范的動作方法。教學中也出現了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足夠的`幫助,降低難度,使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育鍛煉的樂趣。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要認真組織,采用多種練習方式,使學生在保持興趣的情況下反復練習,逐步使動作熟練化,課中應加強組織紀律性、思想品德教育,多鼓勵學生,遵守課堂常規,聽從指揮,有序進行,同學之間要友好相處,互幫互助,真正體會練習中的喜悅,成功后的快樂。
《前滾翻》導學案 篇12
一、教學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通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運動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本,在教師指導下,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自尊、自信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一年級(水平一)的技巧教材前滾翻,本內容是一年級技巧練習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兒童喜愛的體育活動之一。它符合水平一學生認知能力差、好玩、好動、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學習,能夠發展學生身體柔韌、靈敏等素質,提高身體的協調與平衡能力。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互相幫助的優良品質,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同時讓學生知道前滾翻也是一種簡單的自我保護方法。
三、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滾翻后成屈腿坐撐動作。
2、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努力進取的優良品質。
四、教學內容:前滾翻成屈腿坐撐
五、組織與教法: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宗旨”的主題思想,特采用以:
1、語言、情境導入法:教師創造一定的情境氛圍,來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欲望。
2、講解示范法:用規范,優美的示范動作,精簡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前滾翻動作要領。
3、表揚、鼓勵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滿足其張揚、自我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自主學練法、互助法等,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合作探究,養成主動學習、探索創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