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步評價法” 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堅持健康第一”是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新課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體現指導思想。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重視選拔和鑒定,關注對體能和運動技能進行評價,相對忽視學生的學習態度、意志品質和合作精神以及個體差異性,抹殺了學生評價的主體性。因此在實驗過程中,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個體的健康水平作出評價更顯合理和科學。學生自評和互評是教學評價的一個難點,也是體育教學評價中較難把握的環節。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方法有很多,我們嘗試性地采用了“六步評價法”。“六步評價法”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學生互評、師評等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更能體現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在評價之前,根據學期教學計劃,把評價內容分類明示列表,每項具體明確。如學習進步幅度、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參與體育的熱情、活動中同學相處如何等,同時說明要求和標準,如執行尺度、界定應該關注的范圍,還要強調評價時的紀律和要求,針對個別學生混淆技術造成的犯規和主觀故意的違規,教師應明確且反復強調說明。然后成立考評小組,充分發揮學生的民主性,讓學生自行選舉產生考評小組成員,人數一般控制在20%左右。
“六步評價法” 的第一步,是把表格發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作出一個簡要的對口評價,標準的自述自評,給自己一個等級,等級分為A、B、C、D四個級別。評自己也是讓其他同學了解自己的過程,最了解學生的是學生本人,因此他最有發言權。自評對同學的互評也有一定的幫助,因為只有充分了解被評者,參評者才有發言權,真正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物。
第二步,學生互評。就是讓全體同學對該同學進行評價,評出該同學的互評1等級。學生互評是幫助被評者正確“認識自我” 的過程,讓被評者在這面“鏡子” 面前“醒悟”,以使學生清醒地認識自我的長處和短處,在今后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完善自我。
第三步,考評小組對被評者進行評價,評出互評2等級。互評1等級和互評2等級兩個互評等級平均作為被評者的互評等級。這樣做,是為了避兔學生在評價中出現的“隨大流”現象,避免互評的不公正性。
第四步,教師綜合各方面情況對被評者作一個評價。教師作為一個促進者,合理運用“權威”效應對學生提出肯定的意見,一方面相對客觀地給出學生一個“運動處方”,使學生沿著正確的軌跡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在最后發表意見避免學生的附和權威心理,以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第五步,教師和考評小組以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對評價差距大的同學是否修改該評定,充分發揚民主。以評價促發展,以激勵為主,既是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的過程,也是促進教學的過程。
第六步,讓被評價的學生談談對給予自己評價的滿意程度和感受,以及自己的閃光點、特長等,每個級別可選幾個學生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通過評價改變不良習慣,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在評價中教師應注意“隨大流” 現象,就是在互評或自評時因受團體或多數人的不同見解的壓力所引起的行為觀點變化的一種心理現象。還有“類群現象”,就是在青少年中形成的凝聚力極強的非正式群體,它對學生的個體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僅可以改變青少年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能改變他們內在態度和認知,造成只從感情出發,不顧客觀情景,以及片面地夸大自己的中心地位,盲目自我膨脹,過分強調自我,打擊、報復對自己提出意見的同學,造成偏激評價,不利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我和別人。
另外,在評價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客觀性原則,教師要扮好指導、引導的角色,對學生認識不清的地方要加以指導,在評價中要拋開個人感情因素,對自己做出的評價與多數同學評價差距較大的要說明理由,避免學生的類群現象,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要發現被評者的優點,進行鼓勵,切忌把評價課開成批斗會。要引導學生注意個體差異,要重過程、重態度、重進步,讓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