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物體
(1)洗衣機。(2)冰箱。(3)筆記本電腦。(4)化妝盒。
……
學生積極舉手,充分發言后,師說:“這只是一個物體,可你們卻猜了那么多,誰能想一個好方法,讓我們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體呢?”
學生思考后,可能和小組同學討論,并說出:
(1)讓我們看看它別的面。
(2)老師,你能把它轉動一下嗎?
師說:“好,就按同學們說的,把它轉動一下。(電腦顯示動畫)現在請你說說這是什么物體?”
學生又可能說出:(1)鏡子。(2)化妝盒。(9)筆記本電腦。
……
師:“意見還是不一致,怎么辦?”
學生可能會說出:再轉動一下。
電腦顯示動畫,轉到正面時,有的學生可能就會很高興地說:筆記本電腦。
師:“猜對的同學呀很高興,沒有猜對的也沒關系,因為你們已經動腦去想了,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注意什么?”
學生可能說出:
(1)觀察物體時要全面地看。
(2)要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
(3)要仔細、認真地觀察。
……
師:“同學剛才說的都很好,我們要正確、完全地了解一個物體的特征,就要從不同角度、認真、仔細地去觀察。”
設計意圖:設置懸念,讓學生猜一猜,緊緊抓住了學生好奇的特點,學生在猜測的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從而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看問題要全面”。在學生知道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基礎上,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要全面地了解一個物體各個面的特征,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
三、實踐應用,鞏固深化,創新發展
1. 教科書第67頁的例1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圖,請學生仔細觀察,想一想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是誰看到的就在下面標出誰的名字。之后,組織學生匯報交流。
2. 引導學生完成第67頁的“做一做”。
這摞數學課本的側面、正面、背面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讓學生連一連。
意圖:通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基本練習,使學生提高練習興趣,并扎實鞏固所學知識,做到寓教于樂。
3、拓展練習。
師拿出一輛玩具小汽車,放在桌子上,問:“老師想看到你們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學生可能說出:
(1)把小汽車轉動一下就可以看到?
(2)老師,你到我們這邊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師,你把頭伸到這邊不就可以了嗎?
(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們看到的面,因為它們基本是一樣的,只是兩個側面的方向不一樣。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好,可現在老師要看到你們那一面,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學生可能說出:把小汽車轉動一下這種方法就好。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可能沒有)
師:那如果這是一輛真正的汽車,哪一種方法更好些?
學生可能說出:換個位置觀察。
其余的同學可能都點頭說同意。
師:那我們在生活中觀察物體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觀察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里教師通過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情境,激活思維,既誘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發展了空間觀念。
4、作業:教科書練習十五的第1題。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意圖: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總結所學知識,形成清晰系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