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看一看(一)》教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看一看(一)》
教學目標:
在觀察簡單的物體活動中,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通過觀察讓學生體驗: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不同,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
認清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教學重點: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進行體驗.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課前準備:長方體,正方體,投影.
教學設計:
這是一節數學活動課,通過觀察講臺這一活動,讓學生在觀察、探索中有所體驗,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不同,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這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復習以前認識的物體.其次,進行觀察活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不同,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然后讓學生認識物體的三個面,并分清正面、側面和上面.最后對物體的三個面進行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同學們,你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物體嗎?回憶一下,我們認識了哪些物體?
出示正方體、長方體.
你認識它嗎?你都知道長方體的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觀察一些物體,看誰觀察最認真!
[點評]:從學生原有的認識物體的基礎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示實物長、正方體,使學生由抽象到具體,并了解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
實踐活動
每人選擇一個位置觀察講臺.
小組內互相說說,你觀察到的講臺形狀是什么樣子?
變換一下位置再觀察,從中你能發現什么?
剛才通過觀察,我們已經發現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再觀察每個位置能看到幾個面?
連一連
觀察教材26頁三個朋友的位置,然后連一連.如果有困難,再實地觀察一下.
[點評]:學生在觀察的活動中,循序漸進,從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得出相同的結論.練習中,照顧了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
認一認
通過觀察,我們知道:觀察一個物體,最多只能看到三個面,到底是哪三個面呢?我們來認識一下.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認識它的三個面.
認識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注意:正面是人正對著物體的那個面.
讓學生指認正方體的三個面.
小組內相互認識鉛筆盒的三個面.
[點評]:這一環節體現了教扶放,先認識三個面,尤其是正面.再叫學生指認.最后放手讓學生在組內互相指認鉛筆盒的三個面.加深了對這個知識的掌握.
鞏固練習
同桌合作,觀察學具盒中的長方體、正方體,說說它們的正面、側面、上面分別是哪兒?
觀察長方體,正面畫“∨”,上面畫“☆”,側面畫“○”.
先獨立完成.
匯報交流.
連一連,說一說.
1)先看圖,說說圖的意思,想想機靈狗、笑笑、淘氣看到的禮物各是什么?
2)學生用連一連的方式進行辨認.
最后匯報交流,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表演.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所看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就向我們聽過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樣.其實,生活中的事物也是一樣的,只要你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