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贏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鐘面,認識時、分,并初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會正確認、讀、寫鐘面上的時刻。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表上的整點、半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鐘表上的時、分。時、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也是進一步學習年、月、日的基礎。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一定看過許多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是嗎?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一部動畫片的片段,請看屏幕。(電腦演示鼴鼠與小鬧鐘的故事片段。)你們看到了什么?看來小動物的作息非常有規律,你們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自己的作息時間。從同學們的交流中能看出,有的同學作息時間很有規律,也有部分同學沒有規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時間,這節課我們共同來進一步認識鐘面,學習兩個新的時間單位。(板書課題:認識鐘面。)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1)畫一畫。
請同學們根據以前學過的有關鐘表的知識,也可以通過自己生活中觀察的鐘表,把你認識的鐘面畫在紙上,并與你的同伴相互說一說,然后把自己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2)說一說。
①請部分同學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所畫的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②除了畫的這些,你們還知道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嗎?
(3)填一填。(電腦出示一鐘面。)
①鐘面上有 個大格, 個小格。
②時針走1大格是 時。
③分針走1小格是 分,走1大格是 分。
④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 圈。
學生獨立做完以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得出結論:1時=60分。
(板書:1時=60分。)
(4)撥一撥。
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中的鐘面模型,動手撥一撥鐘面,體驗1時=60分。
(5)小結:通過剛才同學們畫鐘面和觀察鐘面,我們了解了鐘面上的很多知識,大家來回憶一下。
2.認讀時刻。
(1)試一試。
剛才認識了鐘面上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幾個鐘面上的時刻。
電腦出示:
(教科書第64頁)
你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嗎?(小組討論)
得出:認讀鐘面,要先看時針,再看分針,在認讀時間時還要注意觀察時針和分針所指的位置,才不會讀錯時間。
(2)說一說:自己畫的鐘面上的時間。
(3)你撥我說、你說我撥。
同桌一人撥時間,另一人讀時間,交替進行。
(4)連一連。
(教科書第65頁)
同學們完成后,集體交流,投影訂正。
(5)讀一讀。
①投影出示。
(教科書第65頁)
②小組內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做什么?
③說一說自己做這些事情的時間。我們應該像這位小朋友一樣,按時做每件事,養成好習慣。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是8時20分上課的,請你撥出來。到下課時是9時,請你撥出來。從上課到下課經過多長時間?在這40分鐘里,你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談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