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的乘法口訣 教案
(2)讓學生通過對比,仿照2、3的乘法口訣的方法找出4的乘法口訣的特點。
4.編出1的乘法口訣。看黑板,齊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個1是幾,編出口訣。
5、揭示課題。(小黑板出示課題)數一數“1”的口訣有幾句?2呢?3呢?4呢?
三、寓練與樂,熟記口訣
自由背口訣(把你覺得難記的口訣多讀幾遍)—→老師與學生對口令——同桌對口令—→把口訣補充完整。最后再看看自己還有哪句口訣不熟悉,再進行記憶。
四、鞏固練習。
1、看圖列乘法算式,并說出口訣。
2、根據得數寫出口訣。誰能說出得數是4的口訣?
3、找規律,填一填。
5,10,15,( ),( )。
3, 6,( ),12,( )。
0, 4, 8,( ),( )。
讓學生先填,然后找出每組數之間的聯系,這也是復習鞏固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
4、機動:口算(用卡片出示乘法算式和少量加法算式,培養學生仔細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設計說明:
1、說學情。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和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懂得了一些編乘法口訣的方法,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是口訣中的前面兩個數字,得數放在后面,滿十后去掉“得”字,直接跟出得數。因此,學生已有編口訣的基礎。在教學設計時主要是結合乘法的意義并通過直觀操作弄清口訣的來源,探索出口訣,并且熟記它。
2、說教學過程。
由于學生剛學完乘法的初步認識,對乘法的意義記憶憂新;學了5的乘法口訣后,有編出口訣的初步經驗,也就是說有一定的獨立編出口訣的能力。因此不進行復習鋪墊,直接進入新課。
新課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教學2的乘法口訣,它是通過創設情境,得出乘法算式后,再讓學生嘗試著把它編成口訣。在教學2的口訣時,先教學“二二得四”,然后再教學“一二得二”,因為1個幾的口訣學生較難理解。同時還讓學生說出每句口訣表示的意義。第二層次是在教學2的口訣的基礎上,教師半扶半放,讓學生通過擺小棒,仿照2的乘法口訣的編法,進而編出 3的乘法口訣。第三層次,放手讓學生在2、3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通過同桌合作擺小棒,填答題卡,編出4的乘法口訣,教師只著重引導學生對每組口訣進行對比,找出規律,便于學生記憶。最后讓學生通過討論1個幾的口訣進而得出口訣“一一得一”。
設計練習時,寓練與樂,由易到難,注重實效。先用對口令游戲使學生人人參與,熟記1、2、3、4的每一句乘法口訣,以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找規律填一填,讓學生先填,然后找出每組數之間的聯系,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也復習鞏固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關系。
反思:
整堂課重視探索過程,利用知識、方法的遷移讓學生主動獲取新知,搞清口訣的來源和意義。找出了口訣的規律,便于學生記憶。但也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
1、進一步加強對同桌合作、小組合作的指導,培養合作精神。在同桌探討4的乘法口訣時,我作了指導和分工,心想該井井有條了,可還是有幾組同桌自己顧自己。如果我先示范一下,或在指導時強調擺一個,編一句口訣,會更好些。
2、教學設計時可以簡練的地方盡量簡單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本節課中教學3的乘法口訣時,設計過于瑣碎,還可以簡化,節省時間。
3、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課堂上進一步加強口訣記憶訓練,盡量讓學生在課內背出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