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硬幣
【教學內容】本課內容在教材第92-93頁.具體教學內容包括:學習事情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分析】《拋硬幣》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以拋硬幣游戲活動將學生引入可能性問題的學習,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感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及不確定性。【設計理念】對數學的認識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學習要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活動的空間,數學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原有的認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上。基于以上的認識,本節課力圖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有趣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猜測、實驗、驗證、交流等活動中親身經歷對不確定現象的探索與體驗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從而建立對不確定現象的初步認識,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在拋硬幣、摸球等游戲活動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進一步體會到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2、初步學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技能目標:1、通過對日常生活事件確定性的描述,提高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分析和判斷力。2、經歷猜測、實驗、驗證等探索過程,加強學生對有在猜測的運用。情感目標:1、養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索精神、合作意識,初步形成統計意識。2、多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懂得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一定不會發生。【教學難點】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學準備】教師準備:1、 準備硬幣、三個盒子、乒乓球數個。2、 制作轉盤。3、 課件學生準備:數個硬幣【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突破點】利用大量游戲,盡可能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猜測,充分地給學生提供猜測、實驗、探索、驗證的時間。【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激趣揭題1、借助課件,把學生帶入生活現場:(1)、六一兒童節,淘氣、笑笑兩個好朋友高興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游藝活動。淘氣說:我們先玩小貓釣魚吧! 。笑笑說:我們還是先去盲人擊鼓吧。兩個好朋友的意見不一致,到底該聽誰的呢?這時淘氣說:“我們拋硬幣決定吧。如果正面朝上,就先去玩小貓釣魚;如果反面朝上,就先去盲人擊鼓。”(2)、足球場上,甲乙兩個球隊即將比賽,雙方的場地如何確定呢?裁判拿出一枚硬幣,向空中一拋。師: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常常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引發問題:為什么用拋硬幣的方法做決定呢?這樣公平嗎?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一)、拋硬幣實驗活動,探討可能性問題1、猜測:硬幣落下后哪一面會朝上?生:正面朝上。生:反面朝上。生: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2、實驗探索:小組活動:同學們以4人小組開展拋硬幣實驗活動,每人拋5次,(每組共拋20次)拋前可先進行猜測,結果在實驗單上作好統計。3、全班研討(1)交流實驗結果:生:正面12次,反面8次。生:正面 10次,反面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