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度單位—米
——人教版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長度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上學習的。雖然學生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基礎,但是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能運用。全單元分4課時完成,本教學設計為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4、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尺、米尺
【設計理念】
因為長度單位的選擇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系。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提高。
【教學過程】
一、米和厘米的復習
回顧梳理
1、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3、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4、教師進行小結,并板書:1米=100厘米
【設計意圖】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 進行練習。
1、 看書上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 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
3、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出現的錯誤。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對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
三、 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1、 米尺從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嗎?
2、 做一做
(1)我估計我的鉛筆盒長( )厘米,用尺量鉛筆盒的長是( )厘米。
(2)請你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3)細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知識運用:
(1)搶答題:(課件出示練習)填寫長度單位:厘米或米。
黑板長約4( ) 我們的身高約130( )
旗桿高15( ) 橡皮擦長3( )
小紅的手臂長約40( ) 床長2( )
爸爸的鞋子長25( ) 我們的房子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