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規律
教師:同學們在交流中聽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教師有意請秩序最亂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組發言)
同學們可能會說:我沒聽清楚,太鬧了。我沒聽到,他的聲音太小了。他們搶著說,我聽不到。我說的時候,他在玩東西……
教師:剛才像你們這樣的交流行嗎?應怎樣交流呢?(學生說方法)
教師:同學們的想法很好。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發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響其他組,又要讓本組的同學聽得清;其余的同學看著他,認真傾聽他的發言,及時糾正和補充。現在我們再交流一次,好嗎?
教師:請一個人介紹你們組發現的規律,其余的人聽后作補充。
學生可能說:每組兩個數相差5。每組第1個數比第2個數多5,第2個數比第1個數少5。第1個數依次增加5,第2個數也依次增加5。……
教師:這些規律是你一個人找到的嗎?怎么知道的?
教師:你們聽到了他剛才說的這些規律了嗎?還有什么補充的?同學們學知識就要像剛才那樣,你向別人學習,別人又向你學習,這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2)運用規律。
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找到了規律,再通過合作交流,學到了別人找的規律,下面我們就用規律填數。學生填空,然后抽學生說填多少,為什么?
(3)實踐應用。
完成第69頁課堂活動第2題。規律有:依次增加5;用的是5的乘法口訣;后一個數等于前兩個數的和。
三、鞏固拓展
1.總結、回顧
教師:今天,同學們探索了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你們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疑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方法——(1)找規律;(2)畫圖形(填數)。
教師:同學們,數學王國里還有很多有趣的規律呢,下面我們就去探索吧。
2完成第70頁練習十的第1~3題
3拓展
同學們,生活中有規律的排列能給人美的享受。
早在18世紀90年代,德國一位10歲的孩子高斯,喜歡動腦筋,在計算1+2+3+…+100時,發現了數字的排列規律,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正是由于高斯從小喜歡動腦筋找規律、用規律,后來他成了德國偉大的數學家。
請看:(課件出示)
這是由數字排列而成的三角形數字表,它是我國古代數學家楊輝發明的,取名叫楊輝三角。這些數有什么規律呢?有興趣就自己去研究吧!
第2課時探索規律(二)
(教學片斷)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69頁的內容。
【教學準備】
教具:正方形紙片6個、紙板1塊。學具:正方形紙片6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3
同學們,我們區實驗小學二年級1班有個學生叫王鵬,平時很愛觀察,很愛動腦。他愛探索事物的規律,在家里、在學校都能發現很有規律的排列。平時他愛搭積木,用積木擺一些圖形,這就是他擺成的圖形(出示例3)。
1在觀察中找出規律
教師:你們看看他擺得怎么樣?有什么發現?
學生觀察后可能說:
教師:同學們,你們已經發現了這幅圖的排列規律,看來王鵬不是亂擺的,而是動腦筋按一定規律擺出的,王鵬很聰明。同學們也很聰明,在同一圖里還找到了幾個規律。由此可知,我們觀察一幅圖的角度不同,找出的規律就可能不同。
2在操作中理解規律
教師:同學們,第4個圖排什么?先想一想,然后用6個正方形從第1圖開始依次擺出后面的圖形,來驗證你的想法。
學生擺完后,抽學生在紙板上擺出來,邊擺邊說出怎么擺的,然后把擺成的圖形畫在例3的橫線上。